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网友投稿  2022-03-08 00:00:00  零零社区


  王维字摩诘,他名和字皆出自《维摩诘经》。他的母亲崔氏曾经“师事大照参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由于母亲的影响,王维与其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他身受佛教的熏陶,早年尚有乐观进取的激情和积极入仕,建功立业的愿望,从张九龄罢相后,在李林甫的黑暗统治下,他的政治热情迅速降温,在佛老无欲无为的思想下,过起了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在山水田园诗中体会其鲜明强烈的动态美和悦耳爽心的音乐美,感受其“诗中画”的最高境界,便于透彻地理解他为什么是中国诗歌史上难以追攀的个体。
  一、清爽明净的意象
  “诗的意境”又称为“诗境”,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所创造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所以诗中选取的意象的特点,即诗中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意境的特征要符合人的情感。王国维曾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据这一标准,我们来看王维的诗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些诗句中,有古树参天的野径,有寂静无声的深涧,有乱石丛中的小溪,有万籁俱寂的空山,有白昼,有雨夜,有叶落,有月出。但它们都与尘世迥然不同,即没有人事的纷扰,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花、果、草、虫、水、月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寂寥、幽静,花儿自开自落,雨中听得到山果落地的声音,灯下听得到草丛中的虫子在鸣叫,月亮出来竟会惊动山鸟,连通常给人带来芳香、欢心的花草在这几首诗中也呈现冷色调,这样的意境绝非作者刻意创造的,而是他思想感情的形象化体现。俗语说:心中有什么样的情,眼中、笔下就会有什么样的景。王维一生受佛教影响,本就恬淡闲适,现实的黑暗,又使他消极淡然,因此,他诗中创造的意境就呈现出清爽幽静的特点。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山林、明月、清泉、白云等都是经常出现的意象,他通过把握这种特定的客观景物,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写出自己特定的心境。如:王维笔下的“清月皓方闲”(《泛前坡》),听不到疾雷破山、振奋发聩的声音,而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平和之中,显出王维的宁静心态。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意象次数出现最多的是“云”,据有人统计,在他的诗中,“云”作为一种意象出现一百余次,比例相当高。如果说陶渊明的诗“篇篇有酒”,那么,也可以说王维的诗“篇篇有云”。云的含义也比陶渊明诗中的“无心云”更为丰富。
  有时虽未必不为写实,但寓有更深一层的理趣,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丰富多彩的云烟、云霞、白云意象出现在王维的诗歌之中,形成了远意迷茫的空罔意境,诗人的形象隐显示于云雾弥漫的空阔意境之中,表达了一种淡然适意的思绪。这种思想是从道家而来。陶渊明的“无心云”及南朝隐士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所说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诗赠君”,可以视为王维“云”意象的原型。
  二、空灵清纯的境界
  东晋陶渊明开创了以田园生活及田园风光为题材的田园诗,后期的谢灵运开创了以山川景物为题材的山水诗,而王维却突破田园诗的传统,借鉴山水诗的经验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以独特的风貌,将古代的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山水诗的描写中他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一种醇雅的意趣,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他还追求在山水诗中蕴涵着佛理禅趣,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他主张“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自创破墨山水的画法,他将绘画艺术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做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如五律《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首联是远眺,如绘画中先以大笔濡染,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廊,说:“连山到海隅”,乃由近到远,渐远渐无穷;笔意在于夸张其绵延不绝。次联写近景,步入终南中,白云弥漫,时分时聚,飘忽不定;青霭在蒙蒙烟岚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移步换形,美不胜收。第三联又跳到一个更高的视角上,俯视整个山景,以中峰分野,变化阴晴,千山万壑,千姿百态。末尾又收结到“隔水问樵夫”的一个具体的画面上。像这样的诗歌是需要反复玩味的,也只有在反复玩味中,才能像苏轼所体味到的那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王维山水诗的另一首代表作是《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写他幽居竹林中的感受。诗作抒发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与高洁人品,同时也有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笼罩于其中,成为王维后期写景诗的代表作之一,被历来唐诗选家所重视。诗中既有诗人自在自得一面的描写,如弹琴及长啸,还能欣赏到幽篁的美景,甚至连明月也来作伴侣,这些意象都同诗人舒畅的心绪有关,表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包含着同外部污浊世界抗拒时的坚定意志在内。这首小诗仅20字,诗人运用了这些回应,比衬和映对的结构手段,使全诗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读来使人产生回荡呼照之美。竹林、明月与诗人情景相照,情趣高雅,意境悠远。
  王维的田园诗是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像一幅田园风景图:夕阳的余晖给这幅画打下一个淡黄色的底色;牛羊从野外归来,笔墨遂勾连到墟落;接下来是村口的一个特写:“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是一个充满田园亲情的永恒的雕塑,有着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再下来又是一个原野的远景:雉在已经抽穗的麦田里欢叫,蚕儿已经快要作茧,
  桑树上的叶子也开始稀疏;又是一个近处特写:“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劳作归来,碰到一起亲切交谈。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王维的《田园乐》一诗: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正面表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却衬托出人。尤其是“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孤寂了。在画面上,色彩淡薄,至少可以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若没有淡到极至的修养,岂能臻此妙境?王维笔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维冲淡的心情。诗人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这种消融,意味着冲淡,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诗人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
  三、澄淡精致的诗风耐人寻味的佛理禅趣
  由于王维艺术天分和文化素养极高,他早年诗歌意气的虚实、色彩、情韵、声律等都达到了玲珑婉转,高华透脱的圆美之境,将禅性入诗,开创了晚唐诗人司空图所说“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
  (一)王维后期的山水田园诗,如《田园乐七首》、《过香积寺》、《鸟鸣涧》、《积雨辋川庄》等都是归隐之作,这些作品都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了对现实冷漠的心情。特别是《过香积寺》一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碍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月色,还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寂静,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的见闻,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历代一些诗评家,从唐代的司空图到清代的王士,称王维为“诗佛”,竭力推崇王维的这一类诗,认为“字字入禅”最有神韵。
  例如:他的被称为入禅之作《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四句诗透着深深的禅意,无人的山谷,芙蓉花默默开放,又默默的凋零,没有生的快乐,也没有死的痛苦,非常平淡,极其自然,而对这花开花落作者完全无动于衷,即无花开的喜悦,也无花落的忧伤,似乎早已忘掉自身的存在,和这自开自落的芙蓉花融合在一起。他写辛夷花仅仅为了说明宇宙自然虽有色而实空、虽动常静的佛禅义理,但我们却在这空寂之境中,感受到了大自然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生命脉搏的跳动,还有一种甘于寂寞、冷落超然的感情。胡应麟在《诗薮》中说这首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又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见的空山,一个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全诗用反衬的手法,前两句描写山的空寂,却在深山加进了隐隐约约的人语之声,让它打破空山之静,这神秘的不知来处的人语声,愈发衬托得山林寂静。后两句写深林幽暗,反而给林中投射一束夕阳的余辉,这束冷淡的阳光艰难地透过密林的重重遮挡斜射进来,散成微弱的金黄光斑,洒落在青苔上,划破深林中的阴暗,但随着夕阳的沉没,这一点亮光也将最终消失。这样的境界,这样的写法,可谓开前人所未有,显示了王维写景的惊人才能。
  王维的一首《终南别业》曾经被评为最有理趣的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中那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悠闲情调,无不说明其山水田园诗那种闲情逸致的生活,以高深玄远的佛理思想。以致诗中一切景物都被染上幽静、悠闲、空灵的色调,形成了空寂清妙的意境。在这类诗中,整个背景都是空的,见不到世人的踪影,也见不到作者的踪迹、视角和情绪。那轻微的声响与自然外物的瞬息变化,更反衬出环境的幽清寂静,诗人什么都没说,但又似乎在诉说一切,一切都那么舒展,见不到一丝一点的人为痕迹,这不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禅趣吗?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丽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景物,他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示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特意境,形成美的诗境。例如他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河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入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全篇气势流畅,大笔勾勒“大漠”两句写景尤为壮丽,短短十个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精心锤炼出“直”“圆”这两个形容词,从而通俗自然有力地勾画出塞外风光的苍莽、孤寂、奇丽、壮阔。在荒凉辽阔的沙漠中,一道烽烟垂直升起,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长河蜿蜒曲折地奔腾而来,河中倒映着一个浑圆的日影。
  王维的诗不仅从大处着眼,大笔勾勒,还能细致描写刻画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如:以动愈发显静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一照一流”显出松间的宁谧,石上的清绮,读来似在其间接受明月、绿水的洗涤,静谧之感,溢满整个诗境,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对自然的景物的刻画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描写相当精致,这种“澄淡精致”正如司空图所说“格在其中矣,岂妨于酋举哉!”与盛唐时代精神并不违背,不妨视为盛唐气象的一种表现形态。
  前面已经说过,盛唐的禅趣诗不足以概括唐山水田园诗的全貌,所以王维的禅趣诗亦不足以具有代表性,相比之下,孟浩然的玄趣诗却能被当时人普遍接受。总之,王维是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将山水田园诗引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的关键人物。
  另外,王维还精通音律,学习乐府民歌,王维通过对字句的锤炼,使他的诗抑扬顿挫,郎郎上口达到了和谐、整齐与完美。写景状物时多用迭字,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秋雨辋川庄作》)
  叠字的音感效果为人们所赞赏,“漠漠”写出积雨后水势的充沛,“阴阴”写夏木得雨后的茂密,加上这四个字,画面就显得开阔又幽深,十分逼真地再现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晚上兮紫薇,帐尘事兮多违,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是学习乐府民歌的结果。
  总之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语言也高度清晰洗炼,朴素之中有润泽华采,的确深得陶诗“清腴”的特色。正因为他的山水诗在艺术上有这样高的成就,所以在当时代和后代取得了很高的赞誉,他永远是诗歌史上难以追攀的个体。
  


http://www.00-edu.com/jaoan/2/2022-03-08/4440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