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追颂闻一多

网友投稿  2022-03-08 00:00:00  零零社区


  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昆明街头的惨剧,使闻一多声震中外,更因为毛泽东在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而被世人广知。
  但坦诚地讲,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闻一多被人们遗忘了。起码在许多青年人的眼里,闻一多已经有些陌生了。只不过在几年前,澳门即将回归时,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才被竞相传唱,那时,模糊的闻一多才逐渐地又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但是多年以后,闻一多再次“远离”我们而去。
  遗忘闻一多是个错误。永久的遗忘将是一场悲剧。
  但为什么要追颂闻一多呢?非常明了,是因为他一生不懈地追求民主、自由以及正义的信念。并且在这种追求中,始终高扬着爱国主义的旗帜。
  闻一多当时在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中拥有的名望和地位,使他完全可以过着怡然的生活。但他始终站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前列。无论是参加纪念“五四”运动25周年的晚会,还是参加纪念抗战七周年的“七七”大会;无论是参加“一二·一”四烈士公葬典礼,还是出席报告被国民党杀害的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的殉难经过的大会,在当时国民党高压统治下,闻一多始终勇敢地站在最前面,至今在许多遗存的历史照片中,我们还能看到他那清癯的面庞中所流露出的忧愤而又刚毅的目光。
  闻一多关注中国的命运,为正义而呼喊而抗争的精神,是闻一多生命的精髓。而对强权的呐喊,在构筑他精神世界的同时,也结构了他不屈的脊梁。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曾深情地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
  应该说,在闻一多的身上,没有文人的娇弱和呻吟,也没有畏缩和胆怯。还在他读书清华园的时候,当“五四”运动爆发,他就第一个在学校里贴出了岳飞的《满江红》,他同时也是最早站出来投入这场伟大运动的学子之一。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民主自由”与“爱国主义”曾被许多人割裂,也曾被颠覆其涵义。事实上,二者之间并没有缝隙,它们不仅有着表层的联系,也有内在意义的勾连。正是因为这种情结,才引发了中国早期的民主人士在忧恨的废墟上峻拔起来,从而走上爱国之路。
  同样,“爱国主义”在闻一多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赴美留学期间,当其他同学正忙碌着希求延长留美时间的时候,他却毅然地提前一年回国了,为什么?正是为了当时处在灾难中的国家。也正是为了祖国,他才由学美术而改学文学,从而以诗歌的形式直接表达他的爱国思想,来唤醒民众的觉悟。
  与许多旧知识分子一样,闻一多也曾幻想过用艺术用学术来拯救祖国,人人都能幸福和自由,在经过残酷现实的碰撞后,尤其是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他才最后清醒地看到了共产党才是他所追求过的真正的“美的所在”,才是拯救旧中国的真正所在。这也是他最后向吴晗表达自己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真正原因。
  闻一多是铿锵的,他的骨头也是坚硬的。他在报告李公朴先生殉难经过大会上的那篇即席演讲,便是最好的铭证。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争取民主和平是要付代价的,我们绝不怕牺牲。我们每个人都要像李先生一样的,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也正是在这次散会后——1944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在光天化日下的昆明街头。他那篇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演讲,也成了他的最后绝唱,而被后人广为传诵。闻一多在当代历史上是最能表现人的尊严的典范之一,同时也是把人的尊严大声呼喊出来的知识分子之一。
  


http://www.00-edu.com/jaoan/2/2022-03-08/4442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