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咖啡和可可,是举世公认的三大最佳饮料。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中国劳动人民在栽培、应用、加工茶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中国的茶叶一向以品质优良、种类繁多著称于世。现在世界上各产茶国家,都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过茶树或茶籽。因此,各国现代语中的“茶”字,都是由中国“茶”字的广东音或厦门音音译而成的。.茶在古代称茶,又有槚、莈、茗、荈、瓜芦、皋芦等名。大约唐朝才出现“茶”字。唐朝陆羽编写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时,认为有必要统一名称,便采用了“茶”字,从此固定下来。
相传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神农氏尝百草中毒,吃茶青叶得救,所以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把茶叶作为一种能解毒治病的药物。人们长期用茶叶来解毒治病,逐渐认识到茶有提神助思的作用。西周初年,周公旦辅政辛劳,常食茶叶。《晏子春秋》中已将茶叶视为祭祀的珍品。秦汉以后饮茶的风气逐渐传开。公元前59年,四川人王子渊买奴名便了,契约上写明,便了必需为主人买茶、烹茶、洗茶具。这说明当时茶叶在四川已成为商品,可见四川饮茶相当普遍了。不久,饮茶的风气由四川传入陕西,东汉时传到江淮一带,晋朝传到江南,唐初传入西北和西藏,唐玄宗时,佛教禅宗兴起,信徒夜间坐禅,为防止困倦,允许饮茶提神,这样,饮茶之风又随着禅宗传到北方。
茶最初是直接摘采野生茶树鲜叶作为药用或饮用的。大约2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公元3世纪以前四川种茶已相当流行,后来经过引种,逐渐扩展到其它各省,到了唐代在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西、云南、河南等十几个省区都有茶园。茶园选择在“山中带坡坂”,有树荫或北阴的地方建立。茶籽需要经过一段休眠期,并且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发芽。人们便把茶籽跟湿沙土拌和,放在筐里,再盖些草防冻,以备来年春天播种。播种时在茶坑中施足基肥。茶苗阶段还可以在茶园种植黍、穄,实行茶粮间作。这些说明,在1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栽培茶树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茶叶的采摘也很有讲究。一般说来,气温较高的地区采茶较早,气温较低的地区采茶较晚。同一采茶季节,以早晨或阴天为采茶得时。采茶时,讲究用指甲,不许用指尖。制作上等茶叶,要求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分别采摘,如分“芽如雀舌谷粒”、“一枪一旗”(即一芽一叶)、“一枪二旗”等等。这样分别采摘,加工的时候便于操作和掌握火候,外形也整齐划一。
关于加工茶叶的最早记载,保存在三国曹魏张揖编撰的《广雅》中。《广雅》上说:“湖北与四川交界的地方,采茶叶制成饼,叶老的,需用米汤处理才能制成茶饼。想煮茶喝时,先烤茶饼,待烤成赤色,再捣成末放入瓷器中,用沸水冲浇,加葱、姜、桔子作配料,喝了可以醒酒,使人兴奋不想睡觉。”张揖编撰《广雅》是按照《尔雅》的目次格式,搜集《三仓》、《说文》、《方言》中的一些内容,对《尔雅》加以补充。所以,加工茶叶的方法绝不是创始于曹魏,估计应当创始于西汉。加工茶叶的方法,经六朝不断改进,到唐朝发明了蒸青制法。蒸青制法是将鲜茶叶先用蒸气杀青,再捣碎、制饼、穿孔,贯穿起来烘干,消除了原来茶饼的青臭气味。宋朝盛行黄茶。黄茶是将鲜茶叶洗涤后蒸青,然后压榨去汁,再制成饼,叫做蒸青团茶。宋元年间,人们简化制茶过程,保持茶叶真味,逐渐由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即茶叶蒸青后不揉不拍,直接烘干。全叶茶从此问世,古老的茶饼制法基本被取代。元末明初又发明了炒青制法,茶叶的色、香、味、形,都有很大改善,而且工艺简单,省工省时,因而很快就取代了蒸青制法。后来,花茶、红茶、绿茶的制法相继发明。至此为止,今天我们饮用的几种主要茶类,在明朝都有了。绿茶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等过程。杀青的目的是破坏酶类,防止发酵,保持天然色泽。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紧缩,便于包装运输;同时由于揉捻,茶汁流出,凝集于表层,使茶叶油润,泡饮时候浸出物多。所以绿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红茶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等过程。萎调的目的是使鲜叶丧失部分水分,降低细胞的膨压,便于揉捻时候卷曲成条,不易破碎。发酵的目的是通过酶类微生物、氧化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消除青草气味。红茶气味芬芳,滋味醇厚,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花茶是选用浓郁芬芳的鲜花熏上等绿茶制成的。玉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莲、桔、栀子、木香、梅花,都可以用来熏制花茶。上述诸花开时,采摘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充足的来熏茶。花与茶的比例是一比三。用瓷炉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封牢固,再放入锅中煎煮,煮好,取出待凉,用纸封裹,火上焙干,就熏制好了。花茶属于特制茶。它把茶味花香融为一体,既芬芳浓郁,又醇厚爽口,饮之泌人肺腑。
茶叶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料,也是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饮料之一,因此,很早的时候茶叶就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了。
茶叶从唐朝开始传入朝鲜、日本。公元815年,日本平安时代的嵯峨天皇行幸途中,路过梵释寺,该寺大僧亲手煮茶进献。这年6月,嵯峨天皇命令在各地种植茶树,作为每年的贡品。
茶叶传入西方是明朝后期的事。西方国家首先从中国引进茶叶的,是当时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1610年,荷兰人来到印度和中国,发现了中国的茶叶,惊叹不已,当作宝贝一样带回去。在荷兰,茶叶被视为“灵草”和“能治百病的药”,并认为这是向国王进贡的最好礼物。从此以后,荷兰人纷纷到中国来买茶叶,“其价几何,在所不惜。”很快,茶叶便风靡西方。
从18世纪起,茶叶便堂而皇之地踏进欧美上层社会的生活。英国人最爱喝中国安徽祁门红茶,皇家贵族争相购买中国安徽祁门红茶作为时髦的饮料。在英国伦敦市场上,中国安徽祁门红茶被誉为茶中的“英豪”。英国贵族还用它向皇后祝寿。受英国人的影响,美国人也喜欢饮红茶。美国人将红茶沏好,倒入放有冰块的容器中,再加柠檬和糖,称“冰茶”。在夏天,“冰茶”是备受青睐的最佳饮料。茶叶在德国也深受欢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饮茶的习惯。马克思对茶格外有感情,曾给他喜爱的小外孙埃德加尔(马克思长女燕妮的儿子)起了一个“茶先生”的绰号。
饮茶风尚盛行全球。中国茶叶的输出量也与日俱增。19世纪以前,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是独一无二的。输出最盛期的1886年,茶叶出口268万担,合13.4万吨,价值白银5220万两,占当时中国出口总值半数以上,是第一位的出口商品。
中国不仅输出茶叶,还向很多国家提供过茶树或茶籽。9世纪初茶树传入日本,17世纪茶籽传入爪哇,18世纪茶籽传入印度,19世纪茶树先后传入俄国和斯里兰卡等国。解放后,中国政府还帮助马里、几内亚、摩洛哥、阿富汗等国引种中国茶树。现在,世界上40多个产茶国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引种中国茶树或茶籽。
茶香飘万里,友情遍五洲。茶,成为联结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