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就是从秦始皇开始,讲究进行“避讳”。因始皇的名字为“嬴政”,就讲究避讳与“政”同音的“正”字。故秦代时就出现了将“正月”改为“端月”的现象。
传说,有一年,不知哪位皇帝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门“正阳门”(俗称前门)时,发现城楼门匾上的“門”字有钩,他眉头一皱,心里觉得不吉利,回宫后,就下谕旨,命人重写了“正阳门”的门匾,把“门”字的钩砍掉,以示尊崇皇帝“避讳”,出入“正阳门”顺利吉祥。这样,京城的“正阳门”悬挂的门匾,其“門”字是没有钩的,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有一天,笔者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曹仪简家串门,说起“正阳门”的门匾,其“门’字没有钩的这件事情,亦引起了大师曹仪简的兴趣,他立刻将藏书图文并茂的故宫博物院大型汇刊拿了出来,我们仔细查看,又发现:紫禁城内,悬挂的许多门匾,其“门”字,都是没有钩的。而我国汉字,其“門”字是有钩的,那么明清两代,究竟始于何时,始于哪位皇帝讲究避讳,将“門”字上的钩砍掉,目前无材料可查。(施连方 来源:光明日报-文摘报)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