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

网友投稿  2011-10-25 00:00:00  零零社区


  目标:能设计并运用渲染情境、启迪知识导语;明确、合理、有深度、广度的课堂提问;精要,有的放矢的课堂点拨;科学合理,灵活应变的板书;画龙点睛的结语。
  一、导语设计
  (一)开课导入艺术
  1、“温故知新”式的导入语
  复习原来学过知识,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授教的新知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
  2、“开门见山”式导入
  以朴实、自然、实效强的语言,在直接揭示课题或课文主要内容,简单而利索。
  3、“辨析”式导入
  以一个有关课文主题的问题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读书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其读书的主动性,读书的质量均大大增强了。
  4、“故事”式导入
  故事导入,扣人心弦,吸引力强,学生特别感性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课文自然会特别用心。)
  5、“音乐”式导入
  在乐曲声中介绍导入,立刻使学生入情入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6、“绘图”式导入
  以图、画、照片、影象等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对事物有个形象的感知。同时配以启发性的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7 、“虚拟”式导入
  用一些电视剧常用的行话叫纯熟虚构,调动了学生情绪,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兴趣。
  8、“煽情”式导入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的是写文章的心理过程,“披文以入情”说的则是阅读的心理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得入情,没有情的教学就像晒干的丝瓜,无汁无味。
  (二)设计导入,值得注意的问题: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3.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
  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二、课堂提问
  (一)教学提问的类型
  1、根据教学提问的水平分类:
  (1)知识水平的提问——用来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先前所学的内容,如定义,公式和概念等,他呢过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力。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等。
  (2)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内化处理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教师作出形成性评价。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
  (3)应用水平的提问——这这一水平的提问往往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会议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它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知识信息再回忆,通过信息反馈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认知提问,它不仅要求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其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运用、应用、分类、选择等。
  (4)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可以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和事项的前因后果。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提供的资料,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推论,确定原因。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证明、分析等。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适合于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是考察学生对某一课题或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它要求学生能进行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尤其能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预见、创作、如果……会……、总结等。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它要求学生对一些观点、价值观、问题解决方法和行为进行判断或选择,也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进行这种提问前,必须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或者给出判读评价的原则,以作为其评价的依据。
  教师常常使用的关键词语:判断、评价、你对……有什么看法等。
  2、根据教学进程分类
  (1)初始性提问——这类提问要从总体上鸟瞰全文,大致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如: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从思路、情节、人物、环境等入手,在引导学生实现初读任务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抓要领、捕重点、作概括的能力。
  (2)探究性提问——通过对课文各局部深入细致地分析和体会,达到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从作品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蕴含深厚的细节描写入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多层次多角度设计提问,设问的切口要小,挖掘要深,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悟文”,让学生较好地完成研读教学任务,训练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艺术感受力。
  (3)总结性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教学、结束单元教学时,为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提高对某些为题的认识,提出几个所讲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一篇课文的教学,从课文各局部的分析再次回到整体性的认识上来,从而获得对课文深刻而完整的把握。提问既是对研读结果的归纳,又是在研读基础深上是深化。
  (二)提问窍门
  课堂教学提问要特别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求提问的艺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呢?
  1、次序法——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接受到创造
  2、铺垫法
  在进行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
  3、核心法
  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
  6、想象法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7、寻究法
  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8、破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9、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指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10、评论法
  教师先不表态,等学生把想法一一交流后,再让学生评价谁的看法更合理,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
  11、连环法
  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
  12、发散法
  这种提问具有如下特点: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获得多种答案。这种问题又叫开放性问题。
  13、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
  14、观察法
  观察即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
  15、引导学生“质疑”
  可以从紧扣题眼,抓重点词语、中心句、抓过渡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语言反复处,找特殊标点处,在细节描写处,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处,从比喻、拟人处,从内容联系处,联系上下文,由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质疑,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在难点处,在能进行对比的地方,有特色的写作方法等地方加以引导。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领
  1、目的要明确。
  (1)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入手。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需要记忆的教学内容信息,老师要能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出发,设计一些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让学生记住先前所学过的内容。
  (2)从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入手。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根据对读物的总体印象作出积极的反应。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层次怎样划分,结构有什么特点等。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了解(感知)型提问,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对象的整体框架,理清文章的来龙去脉,以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迅速深化和完善。同时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对全文作出理性的思考。
  (3)从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入手。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以心理学中迁移的理论为依据,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语言准确严密。
  设计的每一个提问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技巧,使课堂提问成为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
  3、新颖有趣。
  教师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开拓知识的深度,使学生产生研究的兴味。使教与学都从文章表面结构进入深层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兴趣。
  4、灵活多样。
  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的:有特指式提问、反诘式提问、台阶式提问、插入式提问等。
  总之,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课堂点拨
  (一)教学点拨原则
  教学点拨主要点拨这样几点:一点拨学生的思想,二点拨学习的疑难,三点拨知识的重点,四点拨学习方法。
  (二)点拨艺术
  1、捕捉“闪光点”,适时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大量意外的“奇想”,尽管有时与课文的学习扯远了,但那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的灵感,教师须点得适时。
  2、巧设“支点”,适量点拨
  点拨理当精要,必须适量。点在要点处,由局部的点拨而实现整体的推动。点拨在操作时,师要找准省力的“支点”,以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力。
  3、亮出“疑点”,适路点拨
  好奇心常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教者始料不及的问题。但教师若能适时引路,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探究活动。
  4、抓语言训练点,适度点拨
  生活处处有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该时时提醒自己,留意学生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适度点拨,就是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接受,而且获益非浅。
  5、挖掘思维点,多角度点拨
  在儿童创造的“精神家园”中,创造思维的活动最敏锐。教师如能对所提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
  6、瞄准评价点,赏识点拨
  众所周知,赏识会令人产生愿意、欢乐的情绪。欢乐的情绪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板书是一种直观性教学活动,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有利补充。它通过简洁的语言文字、形象的教学符号等形式,将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结构特点、写作技巧及语法修辞等内容,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记忆。
  2、形象性原则——板书是一种视觉性艺术。它通过字的形体变化、色彩的搭配以及图表的构建等形象化辅助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所以,板书设计应力求形、生动。
  3、简约性原则板书是教师在有限的空间(常规地点就是教室里的黑板,现代化教学有时会使用教学屏幕)、有限的时间(上课时的45分钟)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板书内容应力求简洁、提纲挈领。
  总之,板书的内容要简洁概括、形式要美观大方、结构要系统条理、布局要协调合理。
  (二)板书设计的艺术
  1、板书内容方面:板书的内容应是一堂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核心。它既包含一堂课的框架结构,也需体现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板书设计时应注意:
  (1)抓住重点,它必须体现出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2)力求简洁。
  (3)条理系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板书形式方面:
   便于运用教学中,布局合理构图美,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板书内容切忌随意性。
  2、板书书写切忌满板飞。
  3、板书书写切忌潦草潦草。
  总之,语文教学的板书,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板书力求做到美观、实用,真正成为美的典范,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灵魂再现。
  五、课堂教学结束语
  (一)教学结课的原则
  1、水到渠成,自然妥帖——课堂教学的结课不仅仅是因为时间到了结课,也因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发展同时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教师要把结课控制恰到好处,做到水到渠成,避免生拉硬套。
  2、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
  3、语言精练,紧扣中心——教学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并且一定要紧扣中心。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炼主题、提升认识、升华感情的作用。
  (二)结束语设计艺术
  1、课外引活水——延伸式结课。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卒章升感情——震颤式(激励式)结课。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以情感人,以情促人。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寻找教学内容中能够拨动学生情思的结合点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发人深省的教学作用。
  3、悬念诱思考——悬念式结课。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4、对照促理解——照应式(对比式)结课。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概括提钩要——归结式结课。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6、想象出创新——畅想式结课。课堂教学固然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到课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对课文挖掘,而要点拨激发学生改变思维常规,对课文进行创。
  7、作业固成果。——达标式(迁移式)结课。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http://www.00-edu.com/jaoan/2/2022-03-13/4922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