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些学习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尤其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持和支撑。
一位教师教学《太阳》一课中,教师导入“太阳对于我们来说好象是极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人类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小小、一代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围绕太阳提了许多问题:太阳有多大?距离我们有多远?据说太阳是个火球,那么太阳上究竟有多高的温度?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太阳上面的黑子是怎么回事?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概括:主要找一找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方法是:一是从课文《太阳》中去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求得解决,三是有的问题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同学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首先这位老师通过导入渗透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要学会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后,他又指出了解决的方法,既考虑了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了建议,关注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我们的老师们也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杨建梅教学《乌鸦喝水》板书后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刘同彬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等,引导学生提问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导入后提问。
还有,如小学孟凡红教学的《尊严》导入后提出“年轻人与其他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这样设疑是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来读书。有的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纳后给学生提出来。如:于秋菊教学的《和时间赛跑》是教师小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1)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3)我和时间赛跑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能。这种设疑既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又教给学生设疑的方法。这是抓重点部分提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方面老师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巧妙地设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释疑、解疑,最终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如何使学生会提问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方法:
①就文题提问。每一篇课文都可以问学生,看了题目,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和时间赛跑》一文学生根据题目会问:谁和时间赛跑?怎样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
②就重点段提问。
如《和时间赛跑》写作者听了爸爸讲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并例举了爸爸也有童年,但再也回不到童年了后的作者心里的感受的一段,学生读后可让他们提问。学生就会提出,为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感到可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问题。
③抓重点词句提问。
如《检阅》一文,教师可提示学生从文章的重点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群小伙子真棒”等提问。如:《一定要争气》中“一定要争气”出现几次等提示学生提问。
④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提问。
如《爬天都峰》中为什么“一老”和“一小”能从对方中汲取力量。《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焦虑”而又“耐心”的等待,等引导学生提问。
⑤可以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去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提问的最常见的方法。一般可在初读后引导学生提问。
教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努力强化问题意识,学生就能够发现问题,会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再由学生通过思考、研究来解决,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