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细小环节。它的出现虽只是短短的瞬间,犹如昙花一现,但其作用却不能小窥。笔者认为,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要讲究艺术性,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注意设计“课题板书”的行款。
1 、横式,即课题横着板书,其下面板书课文重点内容,一般用于内容板书面不大的课文。
2 、竖式,即课题竖着板书,其右方板书课文内容,一般用于内容板书面大的课文,课题让出原有的位置,让课文内容自上而下充分地板书,防止到下方板书不完“转弯”另行板书,要做到完整、清楚,不致于影响板书的美观和学生对板书内容的理解。
3 、分式,即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分行板书。如《海滨小城》一课课文内容分“海滨”、“小城”两部分,课题可分两行板书,分析课文时在其右方板书相应的内容。
二、注意突出“课题板书”的重点。
1 、借用色彩突出重点。有些课文课题中有反映中心的重点词,即题眼,可用色笔板书或在其下方用色笔圈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珍贵的教科书》、《蝙蝠和雷达》等;有些课文课题上有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如引号,可用色笔标点,如《“你们想错了”》、《我的“白皮书”》、《沙漠里的“船”》等。
2、夸张板书突出重点。即把课题中的某个字词相对写得大些或小些,如《小虫和大船》和《马背上的小红军》两课可这样板书课题:
小虫和大船 马背上的小红军
《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课题板书时,我独具匠心地用色笔把“小”夸大板书,这一举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此颇感好奇,学习积极性高涨,从不同角度对小红军“人小志大”的精神体会得十分深刻。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引起学生视觉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一举多得。
三、注意把握“课题板书”的良机。
“课题板书”的时间如固定在新课伊始,学生会感到老套乏味,这一环节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灵魂,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课题板书”的最佳时间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来确定,这样才能充分挖掘课题的魅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课题及课文重点在学生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 课始板书,引人入胜。有些课文可在导入新课创造了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板书课题,可以增强课题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如《再见了,亲人》、《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有些课文课始板书,结合审题,抓住课题中的兴趣点进行设疑,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会摇尾巴的狼》、《院子里的悄悄话》等。
2. 分步板书,层清路明。有些课文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随层层分析相机板书相应的词语,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层次的理解。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学第一段敌人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时板书“暗堡”;教学第二段董存瑞向连长请求炸暗堡任务时板书“董存瑞炸”;教学第三、四段主要从董存瑞的言行上去体会其舍身精神,板书“舍身”。
3. 课中板书,突重悟理。有些课文是以重点段落中主要人物说的一句话来命名的,可结合朗读分析巧妙板书,如《一定要争气》、《“你们想错了”》等;有些课文在重点段落中点题,可随分析相机板书,如《誓死如归》、《鸟的天堂》等。这种抓住文中点题性词句板书课题的方法,既点了本课时教学的主题,又突出了课文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命题的寓意,对学生作文的命题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 课终板书,画龙点睛。有些课文在篇末点题,可在全文分析至此已结束的基础上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结尾句作用和作者命题的寓意,如《伟大的友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有些课文可在总结全文时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对课题的中心词及命题的目的进行透彻的分析,如《珍贵的教科书》、《难忘的一课》等。这种板书,在全文分析“成龙”后,对文章的重点进行“点睛”,学生学得透,印象深。
另外,完成一篇课文教学的各教时由于侧重点不同,每教时“课题板书”的良机也不相同,如《一定要争气》一课第一教时可采用课始板书,结合审题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二教时采用课中板书,抓住重点段中童第周第一次“一定要争气”说的话进行朗读分析,巧妙板书;第三教时采用课终板书,抓住结尾段中童第周说的话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童第周第二次“一定要争气”的原因,并与第一次争气进行对比,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可见,“课题板书”的良机要灵活把握,旨在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