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 > 正文 返回 打印

对新课改下有效备课的探讨

网友投稿  2011-04-28 00:00:00  互联网


  备课的最终目的是实实在在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考核教师的手段。通过调查取证,经多方面探究学习,某校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新的备课管理和考核制度,全方位地对备课形式进行深化改革:
  1.安排:开学初,各科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任课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人,必须人人参与。以年级组为单位,规定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组织: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再作集体交流。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两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前提之下沟通、交流,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再分发给教师,各教师领到资料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达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4.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导处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5.评价:考核组把参与备课情况、课堂落实备课程度、学生课业的质量、教后感的撰写作为考核依据,教师每学期只交两份精品教案给学校资源库。经过一学期的试行,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认为改革后的备课更有实效的占92%,认为备课促进个人素质提高的占70%,认为淡化备课就是写教案意识的占75%,认为还需进一步改革的占62%。
  教学不息,备课不止是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为了增强备课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备课形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织形式的革新
  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相结合;阶段性备课和随机性备课相结合;终生备课和短期备课相结合;静态备课和动态备课相结合等。在备课研讨中都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开展的,大家只打嘴仗,谁有说服力就信服谁。不过这还是太静态了,如果把动态备课结合进来,用动手实验或者找几个学生模拟上课来进行实地论证,那会带来更大的实效。
  2.备课范畴的圈定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知识、备教师形象、备社会大环境、备氛围小环境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以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主要对象。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合理设计动态的引思助学活动,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估计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设计精当的点拨。对有关问题做好“剪裁”和“填补”的准备;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采用专题作业等活动性形式,让学生在作业中“动”起来,避免机械的巩固和重复。
  3.教案形式的多元化
  文字叙述式备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特点是详尽完整,但还要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表格式备课:根据需要分门别类,使教案简洁清晰、层次分明,但容易忽视细节;流程图式备课:思路连贯,一目了然,适合局部备课,无法形成完整的教案,还有卡片式、绘图式等备课,可以根据学科需要综合运用。
  4.特色备课的开创
  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针对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殊“备课”。如体育组可以将每次集体备课放在操场上进行,不仅对所教课程进行现场分析和模拟,还让所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体能备课”。科学组的“实验备课”,语文组的“答辩备课”,电脑组的“维修备课”、“网上备课”等都可以依此进行。
  5.新的评价机制的构建
  在教研制度、备课制度、组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对包括备课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阶段性自评;备课组把集体备课中教师的参与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教研组把随堂听课和研讨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考核组综合上述评价来评定教师的备课实施效果。这样,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效果更好。并且,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以锤炼其备课的基本功;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其形成教学理论。


http://www.00-edu.com/jaoan/2/2022-03-13/493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