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浅谈新课程备课

网友投稿  2011-04-28 00:00:00  互联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已全面铺开,这次改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全国使用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唯一准绳。它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且还隐含着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教学环节进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去完成教改任务。
  一、备课应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
  备课中要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还是技能培养?同时,还应考虑如何实现与学生沟通,使教案变成“学案”,真正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准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学实际,该删减的删减,该扩展的扩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而且许多是首次出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校具体情况来设计贴近学生,依托学校现有教学设备,且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方案。
  二、备课应是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资料,制作有关学具和课件,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备课应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教学对象——学生的差异,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因人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的提升。
  四、备课应力求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
  新课标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实施教学。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他们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这个资源具有再生性和不竭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现实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蓝天、白云、家乡的山、家乡的河、校园的树、校园的活动等,对教学都是有意义的,只要有机结合,都能与学科教材融为一体。此外,教材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善于多角度地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就会拓宽教学思路。另外,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利用现代教育网上的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手段进行备课。这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备课所不具备的资料优势,把静态的文本教案变为动态的数字化教案,还能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便于教师合作研讨,相互启发,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教案的完备和实用。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必然。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多突然性,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一套适应教学变化的、驾驭课堂教学的备课理论。


http://www.00-edu.com/jaoan/2/2022-03-13/493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