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班科学活动打瞌睡的硬币教案反思

网友投稿  2019-09-07 00:00:00  互联网

中班科学活动打瞌睡的硬币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打瞌睡的硬币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   
  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变化。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教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实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认真看。   
  操作过程:   
  (1)手握成拳头状。   
  (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   
  (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   
  幼儿根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   
  3 . 幼儿操作,感受惯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   
  组织幼儿讨论。(根据感受谈谈)   
  4 . 教师小结。   
  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http://www.00-edu.com/jaoan/4/2023-05-15/504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