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教案(附教学反思)

网友投稿  2019-04-10 00:00:00  互联网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 教师:“>”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http://www.00-edu.com/jaoan/4/2023-05-22/6585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