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太阳和月亮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课后体会,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太阳和月亮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2、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⒈课件
⒉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⒊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活动过程:
㈠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⒈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⒉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㈡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⒈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⒉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⒊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㈢完整欣赏:
⒈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⒉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⒊看图片师生朗诵诗歌。
㈣感受音乐的性质,体验白天的热闹和黑夜的静悄悄。
⒈太阳和月亮带来了两段音乐。一段是白天,很热闹的;一段是黑夜,静悄悄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⒉听音乐:《欢乐颂》和《摇呀摇》
提问: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⒊小结:第一段音乐好象许多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出来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做游戏。热热闹闹的,是白天。第二段音乐好象小朋友、小动物都睡着了,静悄悄的,是黑夜。
㈤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欢乐颂》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摇呀摇》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延伸:
用《太阳和月亮》的格式创编诗歌。
课后体会: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我更加相信,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技能,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在课题的生成中必须融会贯通,如果你僵硬的、静止不变的执行课堂计划,会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不能激起幼儿学知的兴趣。
活动反思:
《太阳和月亮》是主题“白天和黑夜”中的一个素材点,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试图通过让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课件的兴趣很浓,因为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很少用到课件,经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意识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可尝试用一些简单的课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能跟着老师很快学会儿歌,听音乐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这个游戏能激发幼儿较强的想象力,能够促使幼儿初步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分辨出白天和夜晚不同的音乐,能根据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但尝试纺编儿歌对孩子有些困难,孩子们不能很好的想象,局限原儿歌的内容,这对小班幼儿有些难度。
活动下来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是课件做的不完整不美观不实用,小班幼儿记忆力发展不完善,因此在活动的安排上,我首先通过图片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先部分再整体,把作品梳理清楚,让幼儿理解掌握的透彻。但是活动中很多不该有的动作及语言,使得活动不流畅看不到实质。由于小班幼儿年纪小,过多过细的提问只会使作品支离破碎,把幼儿头脑中最美好完整的形象冲淡。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我应该把握两段诗歌的特色、特点,先部分,再整体,让幼儿在层层深入地欣赏中加深印象,享受优美画面、语言,便于回忆对比。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完整,回答问题往往很单一,我应该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对语言发展好的幼儿我会说:“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是幼儿逐步形成完整语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