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现代文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呵护世界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A一个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B叔叔,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六年级语文

[db:作者]  2019-08-05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呵护世界
        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A一个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B叔叔,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的美好的世界。   
       ②在我们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C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人以关爱?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一声斥责、一片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杀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③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的怒气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什么美好可言。 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④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口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入意料地回答口“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 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块美丽的世界?    
       ⑤在接触那些容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请依据文中的意思,给画横线的A句扩句。(答案不必仅限一种,思维有创意的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B句欠妥当,你只需在句中添加一个字就改正了这类语病,改正后,再说说你这样修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C中的“呵护”的对象是____________;“关爱”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请分析下面句子中两个“呵护”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1)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人以关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第④自然段的方格处依次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文中多次出现了“常”“常常”这类词语,它们是_________(词性),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后,我们发现它们均不能删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件事。(每句话不能超过7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如:一位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 (答案不唯一)   
2.在“你不要走过去”前加“请”;添加一个“请”字,语言更文明礼貌。    (意思对即可)
3.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        与你打交道的人们    
4.(1)动词,表示一个动作和行为。   
     (2)名词,表示一个行为的名称。   
 5.  :  :    
6.副词     时常、经常      
     它们表示呵护与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样就起到了强调中心思想的作用   (意思对即可)
 7.(1)小女孩呵护蝴蝶。 
      (2)王尔德关爱花朵。
(意思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呵护世界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标点符号,扩写句子,改写句子,词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标点符号扩写句子改写句子词性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 记叙文包括:
    (1)划分段落
    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c、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
    d、按照事物的性质;
    e、按照所叙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f、按照重点段。

    (2)概括段意
    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
    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
    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

    (3)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
    方法有:
    a、段意中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文章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c、自己概括小标题。

    (4)归纳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
    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5)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 阅读步骤及技巧:
    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
    阅读题目-----阅读文章-----再认真读题-----揣摩原文-----做好标记-----准确答题。
    现代文阅读方法:
    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阅读。
    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只需对文章体裁有一个整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议论文: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什么见解和主张。

    小学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考点名称:扩写句子

  • 扩写
    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扩句的方法由局部扩句法和整体扩句法。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且不改变原意。

  • 扩写技巧
    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在完成扩写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写,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写。扩写后别忘了加标点。
    1.句子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
    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 课文扩写法:
    1.要仔细阅读句子或课文,确定中心。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重点,分清扩写的主次。重点该扩写的地方,要不惜笔墨,次要扩写的地方要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会给人以中心突出、结构合理的印象。
    2.扩写时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内容一致,衔接要自然、流畅。
    3.想象要大胆,要与众不同,努力营造新环境,创造新形象。
    4. 要保留句子实质,不能一味地扩充而改变句子原来所要表达的意思。

考点名称:改写句子

  •  改写句子:
    即是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愿意的前提下对句子的形式进行不同样式的改变。

  • 改写句子类型:
    1、陈述句、被字句和把字句之间的转换:
    他扫干净了地。
    他把地扫干净了。
    地被他打扫干净了。
    2、句子的拆分与合并:
    我走进教室。我去上课。
    我走进教室去上课。
    3、基本句式间的转换:
    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迹吗?(改为陈述句)
    这是伟大的奇迹。
    4、改变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5、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1)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2)人称的变化:
    ①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老师对我说:“把你的作业本拿来我看看。”
    改:老师对我说,把我的作业本拿给她看看。
    ②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对我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③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考点名称:词性

  • 词性:
    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 词性分类: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
    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 多 (问
    数量)、多、多么 (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

  • 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  词类的意义及语法特点:
    (1)实词:
    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2)虚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
    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http://www.00-edu.com/ks/2/1/51/2019-08-06/123225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