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的与古人的生活习俗有关,有的与古人的事迹有关。请从下面两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各用两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要求:内容符合-高三语文

[db:作者]  2018-12-20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的与古人的生活习俗有关,有的与古人的事迹有关。请从下面两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各用两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要求:内容符合节日特点,句式整齐,富有文采。
  例如,重阳节:老夫聊发少年狂,轻笀拄杖登高山。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写句子  难度:中档

答案

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 龙舟竞发千帆舞,汩罗江畔吊屈平。(答案不唯一)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的与古人的生活习俗有关..”主要考查你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文学常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文学常识

考点名称: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规定,选择恰当的句式。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句式的基本知识,以便恰当地选择句式。
    (1)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或生动,因此,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义环境,并尽力使选用的句式与原句保持一致。从汉语的表达上来说,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上下文的连贯,内容的准确性,文章的感染力,表达的清晰性等。句式的选用往往就是针对这些细微区别的。
      高考句式的选用题,通常是与句子的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
    (2)选用句式的基本要求。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基本保持给定语句原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材料,以新的句式体现命题者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新的句式”,是由考生自己设计、选定的,“选用句式”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服务的,要注意四点:
    ①要围绕“中心点”展开。
    ②根据语意的侧重点选择句式。
    ③调整句式,使之明晰。要使语句不明晰的句子变明晰。
    ④组合词语或句子要根据语义要求。
    (3)选用句式题的解答步骤。
    ①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增强思考时的针对性。
    ②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所供语言材料,确定答题切入点。
    ③选择适合要求的选项或组织恰当的词语组合成句。

    2、仿用:是指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仿写句子,高考试题一般除在内容上有要求之外,在形式上也有比较具体的要求,例如,仿写句子与被仿写句句式要相同,修辞要相同等。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
    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3、变换句式:
    (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4)散句、整句互换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对比、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5)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常式句是正常语停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常见的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常可以互相换转。
    例:你进来吧。(常式句)
      进来吧,你。(主谓倒置)
    (6)语气的变换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作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用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截然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
    (7)次序稍变,意义不同。
    例: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百货大楼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开出的是金奖。
    在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上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重要和开奖时间。
    ①强调开奖重要:
    ②强调开奖时间:
    答案:
    ①月10日上午10时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
    ②这次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的时间是元月10日上午10时。
    (8)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变换  
    相对来说,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它的修辞作用中活泼、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句式,它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组成,书面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词语组成。
    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也可以进行变换,例如:把新闻稿改写为广播稿。 

  • 考点分解:

    变换句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例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例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有时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

    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选择要注意的是,不句的句式,表达语气轻重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要表达同一意思,双重否定>肯定>否定。
    例1:
    把下面句子画横线的部分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答案: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选择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是不相同的。选用主动句,强调的是主动者。强调他(它)做了什么;选用被动句:
    ①强调的是被动者,强调他(它)怎么了,而主动者往往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
    ②为了使句式整齐;
    ③往往还可表示特定情感。

    例2:
    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可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佛。

    解析: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先果后因,主语是苏轼,结果是他的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造成的原因是他思想比较复杂,造成的原因又是因为他受儒、道、佛影响。本题要求变换句式,由原来的苏轼为主语变成以“儒、道、佛”为主语,将果因关系变为因果关系,要求三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正确,语句通顺,又不能改变原意。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例3:
    把下面句子的画线的部分,以“前两次测试”作开头进行重组,不得改变原意。
    曹限东和杨朝辉没有参加昨日的甲B首次体能测试,也不打算参加27日的第二次测试,而等待着3月5日的最后一次测试。曹限东对记者说,他的体能基础不太好,年前又因父亲去世,自己的训练耽误了一周多的时间,上高原后感到训练状态不太好,所以放弃了前两次测试。

    答案:被放弃,是由于他的体能基础不太好,又因为年前父亲去世,耽误了自己一周多的训练时间,上高原后感到训练状态不太好。

    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选择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说的。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易大,那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至于说到复句,不管它分句多少,字数多少,容易多少,只要是构成这个复句的某些单句长,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长句;如果构成复句的单句都短,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短句。要在长短句中选择、变换,首先要知道长、短句在表达的效果上的差异一般说来,短句短少精悍,干脆利落,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了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强肯定的语气。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能使条理贯通,气势磅礴。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的心理状态,思想变化的句子多用长句。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但可以调整语行,可增删某些词语,注意不能有语病。

    例4: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变换句式中长短句互换的技能。让长句变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长定语进行处理。处理长定语,可以把它分离出来,独立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方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序。所以,评分标准里说:“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句子数量不限。”

    答案一: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答案二: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 仿用要求:

    1.句式一致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
    这样,就使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句式一致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2.内容统一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很不协调,不统一。

    3.修辞恰当高考往往把句式考测与修辞考测结合起来。
    从考题来讲,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出现的机率较高。修辞恰当这一要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当然,“句式一致”“内容统一…‘修辞恰当”三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结合在一起,要求综合运用有关技巧和方法。

    主要题型:

    “仿写句式”就是根据给定的句式,再写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或组成与之前后呼应的排比句。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所以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主要就是侧重于整句。
    1.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2.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3.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

    解题和方法:

    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①题型要求。明确是嵌入式仿写还是续写式仿写,或命题式、开放式仿写。
    ②修辞要求。明确是用比喻还是排比,或对比、类比、反问等辞格,还是几种辞格同时使用。
    ③其他要求。如音韵、照应等。

    2.认真分析提供的语言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及思路语脉。

    3.认真分析例句,弄清例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旬义与原旬的一致。
    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
    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
    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
    ⑤注意例旬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4.组织语言进行仿写。

    5.把仿句与例句对照、与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考点名称:文学常识

  •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

  • 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http://www.00-edu.com/ks/2/3/14/2018-12-20/2127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