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 柳宗元 |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道具之。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所得石书,模其文示余,云若将闻于上,余故恐而疑焉。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知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弟之精敏通达,夫岂不究于此?今视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为其“永”字等,颇效王氏变法,皆永嘉所未有。辞尤鄙近,若今所谓律诗者,晋时盖未尝为此声。大谬妄矣!又言植松鸟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难信。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且古之言“葬者,藏也”。“壤树之”,而君子以为议。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异,教人者欲其诚,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过制而不除丧,宜庐于庭;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若然者,勿与知焉可也,伏而不出之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庐:筑庐居住 B.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具:完备 C.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经:经过 D.伏而不出之可也/伏:掩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乃设九宾礼于廷 B.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矣 C.或者得无奸为之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B.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C.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D.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4.本文主要写了柳宗元对一个在父亲坟墓旁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提出了种种质疑,质疑的根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A 3.D 4.(1)石刻上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永嘉”,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时乡下人所写; (2)石刻上的“永”字等,仿佛模仿王羲之写字用笔,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 (3)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 5.(1)虽然把上面的文字肢解得残缺不全了,还是不能接近古人。 (2)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这难道值得我们去赞扬吗? (3)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去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柳..”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语句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语句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语句停顿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考点名称:文言虚词 考点名称:翻译句子 考点名称:一词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