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举进士,再调海盐令。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尝言:“守宰去民近,而无以区别能否,故天下亲民者黩货(贪财)害政,十-语文

[db:作者]  2019-01-15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举进士,再调海盐令。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尝言:“守宰去民近,而无以区别能否,故天下亲民者黩货(贪财)害政,十常二三,欲裕民而美化,不可得矣。汉宣帝除刺史守相,必亲见而考察之。令大臣延之中书,询考以言,察其应对,设之以事,观其施为才不肖,皆得进退之。吏部之择县令放此,庶得良守宰宣助圣化矣。”真宗纳之。
宗道风闻,颇多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既卒,皇太后临奠之。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尝徵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以实言之。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宋史》)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意颇厌其数 意:心里  B.吏部之择县令放此放:仿,依照
C.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折:殴打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 容:容忍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吏部之择县令放此 ③欲裕民而美化,不可得矣
②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④众人敢对,宗道不可
A.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可”字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可”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可”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可”字也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道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宗道风闻,颇多论列。②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③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④尝徵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以实言之。⑤天下亲民者黩货(贪财)害政,十常二三。⑥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鲁宗道认为太守县令直接管理百姓,应选贤良能干的人担任,最好由皇帝亲自察看,起码要由大臣加以考察,这样才能选用得人,裕民而美化。真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B.鲁宗道担任言官,有所风闻,就加以论列,真宗心里也很讨厌他。他指出真宗这是追求纳谏的虚名,并请求辞职,使真宗醒悟,极力抚慰挽留他,认为他正直。
C.鲁宗道为人刚正,不能容忍邪恶,对恃权骄横的曹利用,他屡于帝前折之,因而贵戚用事者都惮之,称他为“鱼头参政”。
D.章献太后临朝,当时有人请求建立刘氏“七庙”,太后问辅臣的意见,大家摸不准太后的意思,都不敢回答,只有鲁宗道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因而得到太后的重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观其施为才不肖,皆得进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尝徵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以实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 C
2 C
3 B
4 D
5 (1)看他们的处理是有才干还是无才干,都能够进用或不用他们。
(2)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对真宗说了实话


1 C(“折”应理解为“叱责,使对方屈服”)
2 C(①“之”处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②助词,“的”;③副词,“能”;④动词,“赞成”。)
3 B(④是说宗道为人诚实,⑤是宗道指陈时弊,与为人刚正无关。)
4 D(“大家摸不准太后的意思”错,文中无此信息。“鲁宗道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得到太后的重用”的真正原因。)
5  5 (1)看他们的处理是有才干还是无才干,都能够进用或不用他们。
(2)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对真宗说了实话
附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中进士举,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宗道曾说:“官员离百姓近,就难以区分其是否有才能,所以天下亲近百姓的官员贪占财物破坏政局,十人中常有二三人,想要靠他们使百姓富裕,社会风气得到好转,那是不可能的。汉宣帝任命刺史、守相,一定亲自接见考察他们。命大臣把他们请到中书省,问他们话,看他们如何回答;设置具体事情,看他们的处理是有才干还是无才干,都能够进用或不用他们。吏部选择县令也照此进行,选得了许多优秀的官员来宣传皇上的教化。”真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为自己辩解说:“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徒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是想念宗道。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问宗道说:“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回答说:“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叱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指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
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不注意细枝末节。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对真宗说了实话,皇上认为他忠贞诚实能重用,曾把他推荐给太后,太后掌政后,就重用了他。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举进士,再调海盐令。天禧元年,始诏两..”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http://www.00-edu.com/ks/2/3/36/2019-01-15/29424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