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秀之少孤-语文

[db:作者]  2019-01-15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兄钦之为朱龄石右军参军,随龄石败没,秀之哀戚,不欢宴者十年。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家贫,求为广陵郡丞。仍除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行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改领广平太守。二十五年,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二十七年,大举北伐,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震荡汧、陇。秀之遣建武将军锡千秋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府司马竺宗之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威远将军梁寻千人向斜谷南口,败之。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
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折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此外萧然。梁、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诏曰:“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诚著蕃朝,绩宣累岳。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奄至薨逝,震恸于朕心。谥为忠成公。”
选自《宋书·刘秀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雅:向来。
B.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每:每次。
C.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营:谋求。
D.往岁逆臣交构构:勾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刘秀之的为政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A.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B.秀之为治整肃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
C.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
D.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秀之有志操,重感情,他哥哥跟随朱龄石作战,战败而亡后,刘秀之非常悲痛,心情多年都不愉悦。
B.刘秀之去世后,皇上评价他有才有识,有诚有义,称赞他“绩宣累岳”“ 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因此赐予他谥号“忠成公”。
C.刘秀之才应通畅,而且为官清廉,能做到率先垂范,在一些人以不法手段敛财时,他却把自己的俸禄二百八十万留给当地官府。
D.由于吏部尚书沈演之在太祖面前称赞刘秀之才干,于是就任命刘秀之做襄阳令,在职期间,刘秀之修六门堰,挽救良田数千顷。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每:常常
小题2:A两句均表现为政才能;B第二句是其父刘仲道的行为;D第二句表现他的忠君思想
小题3:因果错误,张冠李戴
参考译文: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堂兄的儿子,世代居住在京口。其父仲道,高祖攻克京城后,补任建武参军,与孟昶一起留守,战后,让他做了余姚令,死于官任。秀之早年丧父,家庭贫穷,他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节操。秀之十岁左右时,与几个孩子在村前水塘边玩,忽然来了一条蛇,来势很猛,没有人不惊慌跌倒,大声呼喊,唯独刘秀之不动,大家都对他的行为感到惊奇(认为他很独特)。东海人何承天向来器重秀之,将女儿许配给他。他的哥哥钦之是朱龄石的右军参军,随朱龄石作战时战败而亡,秀之非常哀伤,十多年都不高兴。景平二年,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因家里贫穷,请求担任广陵郡丞。(朝廷为发挥他的作用)就任命秀之为江夏王刘义恭、平北将军彭城王刘义康行参军,出任无锡、阳羡、乌程县令,都因显著的才能闻名。
元嘉十六年,升任建康令,后任命做尚书中兵郎,兼任建康令。秀之性情细致周密,善于纠察、指摘小的错误,凭卓著的政绩而有好名声。吏部尚书沈演之常常向太祖称赞他。世祖镇守襄阳时,将秀之调去任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可灌溉)良田数千顷,六门堰年久失修堤坝决口,公田私田都荒废了生产。世祖派遣秀之整修了年久失修的堤坝,雍部因此获得大丰收。后又改领广平太守。元嘉二十五年,升任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梁、南秦二州刺史。当时汉川之地遭受荒年,境内一片骚乱,秀之善于治理,亲自倡导节俭。这之前,汉川百姓都用丝绢作为货币(进行交易),刘秀之限制(用绢)命令用钱币交易,百姓到现在还享受到这种好处。
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伐(北魏60万大军),(朝廷)将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交秀之节度,震荡汧陇。秀之派遣建武将军锡千秋率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进发,派遣府司马竺宗之带三千人向骆谷南口(进发),派遣威远将军梁寻率千人向斜谷南口进发,打败北魏。氐族杨高叛乱,秀之讨伐他,最后斩杀杨高兄弟。
(元嘉三十年),文帝被太子所杀。秀之闻之,当日起兵,恳求帅众军赶赴襄阳(讨逆),司马南谯王义宣不允许。事情平定后,秀之升任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钱物)折合俸禄280万两,交付梁州镇库,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梁州、益州物产丰富,之前之后的刺史,没有人不谋求聚敛财务,多的达到万金。他们所携带的宾客、幕僚,以及京城的贫士,出任郡守县令的,都以不法所得来做资产。秀之严肃治理(官吏侵吞钱财的不正之风),率先垂范,远近的百姓安定和乐。?
八年,秀之病逝。皇上很是悲痛惋惜,颁布诏书:“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诚著蕃朝,绩宣累岳。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奄至薨逝,震恸于朕心。谥为忠成公。”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http://www.00-edu.com/ks/2/3/36/2019-01-15/29520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