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苏氏族谱亭记(宋)苏洵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高三语文

[db:作者]  2019-01-15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苏氏族谱亭记 (宋)苏 洵
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为不善于室者,父兄辄相与恐日:“吾夫子无乃闻之!”呜呼!彼独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积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邪?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立亭于高祖墓茔之西南,而刻石焉。
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
岁正月,相与拜奠于墓下。既奠,列坐于亭。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日:“是不及见吾乡邻风俗之关矣。自吾少时,见有为不义者,则众相与疾之,如见怪物焉,栗焉而不宁。其后少衰也,犹相与笑之。今也则相与安之耳。是起于某人也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也,而大乱吾俗焉。是故其诱人也速,其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也,而孝弟之行缺。自斯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讼也,而礼义之节废。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之笃于声色而父子杂处、欢哗不严也,而闺门之政乱。自斯人之渎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塞。此六行者,吾往时所谓大惭而不容者也。今无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犹且为之。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予闻之惧,而请书焉。老人日:“书其事而阙其姓名,使他人观之,则不知其为谁,而夫人之观之,则面热内惭,汗出而食不下也。且无彰之,庶其有悔乎!”予日:“然。”乃记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而化乡人者化:教化,感化
B.则老者字之字:抚养,养育
C.其后少衰也少:减少
D.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货:财物,钱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争讼者诉于其门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日   其皆出于此乎
C.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私以戒族人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国有君,邑有大夫B.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
C.是州里之大盗也D.而夫人之观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中的乡里“匹夫”既有学识,更有美德,深刻影响了乡里的人心风俗,实为乡里君子。
B.文章从乡里君子写起,表明苏氏作谱立亭并且刻石为纪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苏氏的繁衍生息。
C 与首段“匹夫”照应,“某人”名为“乡之望人”,实乃乡里风俗变坏的罪魁祸首,对比鲜明,结构严谨。
D.本文虽是一篇行文生动的记叙文,但抒情议论突出,内涵丰富,主题深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3分)
                                                                       
(2)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3分)
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
(1)(3分)凡是在这里的族人,(族中人)死了一定要赶去参加丧礼,(家中有人)行成年礼或娶妻一定要告诉族人。
(2)(3分)和这样的人(“乡之望人”)有一点点相像的人,希望你不要到我家来。


小题1:少:略,稍微。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我听到过有关身为平民而能感化乡人的人的传闻。国家有国君,乡里有大夫,但是起纠纷的人到他那儿去申诉;县里有县学,乡里有乡校,而求学者都到他家去求学。有做了不好的事情的乡人,他的父兄总是会这样告诫他:“我们的夫子恐怕会听说吧!”啊,他到底是怎样修身养性而能到达这样的地步?猜想大概是他的品德积累有很厚的基础并且发挥这种品德有很好的步骤吧?现在我的族人,关系亲近的不超过百人,过年及其他节日不能一起欢乐相聚,关系稍远的至于不互相走动,这样就没有办法向乡里表明我们是一族人。因此作苏
民族谱,在高祖坟茔的西南立亭,并且刻石纪念。
然后告诉族人:凡是在这里的人,家里有人死了,其他族人一定要去奔丧;家里有人成年或娶妻了,一定要告诉其他族人。族人中有小小年纪而死了父亲的,那么族中老人就要抚养他。贫穷而无所依靠的,那么族中富人就要收养他。如果有人不这样做,族人一起来骂这个人。
这年正月,族人一起到墓前来拜奠。拜奠仪式后,在亭旁列坐。那老者看着年轻人感叹道:“我看不到乡里风俗变关的那一天了。从我小时候起,看到有做不义的事情的,那么就大家一起痛恨他,就像见到怪物一样,(让他)战栗不安宁。那以后稍有改变,但是还是要一起嘲笑那做坏事的人。观在却是和那做坏事的人一起相安无事。这都是从某某人开始的呀!这个某某人,是乡里的望人,他大大地扰乱了我们的风俗。(因为他是望人,)所以他诱惑人变坏快,造成的祸害深。自从他赶走他哥哥的儿子不养育,乡里的骨肉亲情就开始变薄。自从他多占先人的田地货物、欺负众多的孤儿,乡里孝悌的品行就开始稀缺。自从他被他的众多侄子状告,乡里的礼义大节就开始废弃。自从这个人让他的妾位尊于发妻,乡里嫡(正)庶(侧)的区别混淆。自从这个人沉溺于声色并且和子女一起享乐,礼仪不庄重,闺门之禁就松懈了。自从这个人贪财无厌、只认为富人好,礼义廉耻就不存在了。这六种行为,都是我平时所说的十分惭愧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啊!现在有一些无知的人都说:某某人是何等人啊,尚且这么做!他的车马显赫、婢妾靓丽,足以迷乱诱惑乡里的小人,他的官位财力足以影响官府,他的花言巧语足以欺骗君子,这个人,正是乡里的大祸害啊!我不敢把这告诉乡里人,而私底下来告诫我的族人。只要和这个人有一点点相像的,希望不要到我家来。”我听到这番话十分惊惧,请求把它记下来。老人说:“你把事情记下来但是不要把这个人的姓名写出来,让其他人看到但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而这个人看到了,就会脸孔发热而内心‘惭愧,汗流出来并且吃不下东西。姑且不要写出这个人的姓名,希望他能悔改吧!”我说:“好。”于是就把它记下来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苏氏族谱亭记(宋)苏洵匹..”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http://www.00-edu.com/ks/2/3/36/2019-01-15/2961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