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高一语文

[db:作者]  2019-01-15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①,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王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②,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新。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④,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⑤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注释】①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宫廷音乐。②齐音:指齐国的宫廷音乐。⑥③洋洋然:犹茫茫然。④鲋(fù):小鱼。鲵,大鱼。这句话是隐语又是预言。⑤触子:与下句的“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犀蔽屏橹:当作“犀蔽犀橹”。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橹: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变色。底:通“砥”,磨砺。乘:登,指登上敌城。战斗之上:犹战斗之间或战斗之时。
小题1:下面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言直则者见矣枉,邪曲
B.是其源而欲其水也障,屏障
C.国之法若何哭,哀悼
D.有则可,无说则死说,道理
小题2:下面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贵士,其直言也一言而士皆乐其上死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一鼓士毕乘之
C.使人朝为草而国为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
D.每斮者以吾参二子者乎生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小题3: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B.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C.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D.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3分)
译文:                                                                    
(2)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4分)
译文:                                                                     
(3)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5分)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唉!士卒变坏竟然快到这个地步
(2)这是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看重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
(3)先逃出去的人,穿着葛草麻衣;后逃出去的人,充满监狱。我现在看见百姓都浩浩荡荡地向东边逃去,却不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安家落户。


小题1:阻塞
小题1:两个“乎”都是“在”A、因为/替,都是介词B、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C、助词,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小题1:(1)“速”,快;“弊”,变坏;“一”,竟。每个1分,共3分(2)“欲”,想得到的;“轻”,轻贱;“贵”,崇尚,看重;“奚”,何,哪里。每个1分,共4分
(3)“衣”,穿葛草麻衣;“满”,充满;“东”,向东;“走”,逃;每个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贤主所崇尚的莫过于士人。之所以崇尚士人,是因为他们言谈正直。言谈正直,邪曲就会显现出来了。君主的弊病,在于想闻知邪曲却又厌恶正直之言,这就等于阻塞水源又想得到水,水又从何而至:这是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尊尚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
能意见齐宣王。宣王说:“我听说你喜好正直,有这样的事吗?”能意回答说:“我哪里能做到正直?找听说喜好正直的士人,家不居于政治混乱的国家,自己不见德行污浊的君主。如果我来见您,家又住在齐国,我哪里能算得上正直!”宣王生气地说:“真是个鄙野的家伙!”打算治他的罪。能意说:“我年轻时最好直言争辩,成年以后一直这样做,您为什么不能听取鄙野之士的言论,来彰明他们的爱好呢?”宣王于是赦免了他。象能意这样的人,如果让他在君主身边谨慎地议事,一定不会曲从君主。不曲从君主,君主得到的教益难道会少吗?这是贤明的君主所追求的,不肖的君主所厌恶的。
狐援劝说齐湣王:“殷的大鼎陈列在周的朝廷上,殷朝祭祀的神社被周朝的人用屏障覆盖在上面,殷朝的宫廷音乐在周朝人们耳间回荡。已经被灭亡了的国家的音乐不可以放在宗庙里弹奏,已经被灭亡了的国家的神社不可以让它重见天日;已经灭亡了的国家的器皿陈列在朝廷之上,是用来作为当朝的警戒。大王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齐国的大钟陈列在朝廷之上,不要让齐太公的神社被人盖上屏障,不要使齐国的音乐在别国的百姓之中以供娱乐。”齐王不采纳狐援的劝说。狐援出去为国家哭了三天,他的哀悼辞说:“先逃出去的人,穿着葛草麻衣;最后要逃出去的人,就逃不掉而要进监狱。我现在看见百姓都浩浩荡荡地向东边逃去,却不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安家落户。”齐王问官吏说:“对于哀悼国家灭亡的人,法令是怎样的?”官吏说:“对于哀悼国家灭亡的人是要斩首的。”齐王说:“那就执行法令。”官吏就把斧头架在东门,可是又不忍心杀死狐援,反而是想放他逃走,狐援听说之后就急忙跑去见过那位官吏。官吏说:“对于哀悼国家灭亡的人是要按法令规定斩首的。先生你是老糊涂了,还是神经错乱了呢?”狐援回答说:“什么叫神经错乱了呢?”他于是就对官吏解释说:“有一个人从南方来到这里,他像鲋鱼那样前来,但是就像鲵鱼那样伏居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要使别人的朝廷长满野草,国家变为废墟。殷朝有比干,吴国有伍子胥,齐国有我狐援。大王既然不采用我的劝说,而且要在东门将我斩首,要斩我的脑袋的那个人就是把我跟比干和伍子胥两个人放在一起来让后人议论吧!”狐援并不是喜欢被斩首,是因为国家已经混乱不堪了,君王已经变得悖逆昏庸,他为社稷和百姓感到悲哀,所以才发出这样的言语。发出这样的言语并不是凭空而论,是想要解救将要衰败的国家,所以他根本不惧怕自己的危险。齐王无道,这就是触子之所以逃跑、达子之所以战死的原因。
赵简子进攻卫国,迫近了外城。他亲自统率军队,可是到了交战的时候,却站得远远的,躲在屏障和盾牌后面。简子击鼓,士卒却动也不动。简子扔下鼓植感叹道。“唉!士卒变坏竟然快到这个地步!”行人烛过摘下头盔,横拿着戈走到他面前说:“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能做到罢了,士卒有什么不好!”简子气得勃然变色,说:“我不委派他人,而亲自统率这些士卒,你却当面说我有些地方没能做到。你的话有理便罢,没理就治你死罪!”烛过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就兼井了十九个国家,用的就是这样的士卒。惠公即位二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喜好美女,秦人袭击我国,晋军绩逃到离绛城只有七十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卒。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砺士卒,所以三年之后士卒都变得非常坚毅果敢,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围困卫国,夺取曹国,攻占石社,安定天子的王位,显赫的名声扬于天下,用的还是这样的士卒。所以说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能做对罢了,士卒有什么不好?”简子于是离开屏障和盾牌,站到弓箭石磐的射程以内,只击鼓一次士卒就全都登上了城墙。简子说:“与其让我获得兵车千辆,不如听到行人烛过一句话!”行人烛过可算得上能劝谏他的君主了。正当击鼓酣战之时,赏赐不增多,刑罚不加重,只说了一句话,就使士卒都乐于为上效死。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http://www.00-edu.com/ks/2/3/36/2019-01-15/2970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