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高一语文

[db:作者]  2019-01-15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 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愿君审计而定之审计:仔细考虑
B.以兵属裨将王离裨将:副将
C.扶苏发书发书:打开诏书
D.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节行:节制行为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②毅当高法应死     ③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⑤其势足以倍畔     ⑥积功于秦三世矣
A.①②B.②③C.②⑥D.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家三代忠信,为秦建立功业,为此蒙氏兄弟深得始皇的尊宠和信任,蒙恬在外统兵三十余万针守边关,蒙毅在内参与商议国事。
B.胡亥继位前慈仁笃厚,并能采纳赵高、李斯等人的正确意见;继位后却暴戾恣睢,拒绝子婴的善意劝谏,杀死蒙氏兄弟。
C.赵高心怀叵测,既诱引胡亥,又挑拨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实属子婴所谓的“无节行之人”。
D.蒙恬自知必死却还奉守节义,于家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可谓之“孝”;于君“不忘先帝的恩德”,可谓之“忠”。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5分)
(2)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身子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
(2)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忠贞不渝,不生二心,这也还是很值得称道的啊。


小题1:节行:节操品行
小题1:要抓住赵高的“怨”和李斯感到的威胁这两点。①是说群臣诸将对蒙氏的畏惧,对象不对;④是赵高、李斯假造皇诏的话,不属原因;⑤⑥是蒙恬遭陷害后表白的话,自然不属直接原因
小题1:错误有二:一是“慈仁笃厚”是赵高的谄媚之词,二是赵高、李斯等人的篡位之策不能称这为“正确意见”
小题1:(1)“将” 译出“率领”1分,“囚系”译出被动句式1分,“倍”“畔”译出“反叛”1分,句意2分。(2)“见”译出“被”1分,“贰”译出“生二心”1分,“称”译出“称赞,称道”得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辛卯秋季,七月,丙寅,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
当初,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颇信任他们。蒙恬在外担任大将,蒙毅则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被称为忠信大臣,所以即使是高级将领或丞相,也没有人敢与他们一争高低。赵高犯下大罪,始皇派蒙毅惩治他,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判死罪。始皇因赵高办事灵活而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然素来得到胡亥的宠幸,又怨恨蒙氏兄弟,就劝说胡亥,让他诈称以始皇遗诏之命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认为他的计谋很好。赵高于是会见丞相李斯说:“你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扶苏对你的信任,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哪一点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说:“都比不上他。”赵高说:“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苏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归故乡的结果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胡亥仁慈忠厚,最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并作出决定!”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得很对,便与他共同谋划,诈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用始皇的名义给扶苏诏书,责备他多年来不能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士卒大量伤亡,并且多次上书,直言诽谤父皇,日夜地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返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却参与扶苏的图谋;因此都让他们自杀,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打开诏书,随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治罪,囚禁在阳周;适逢蒙毅代替始皇外出祈祷山川神灵求福,返回,于是将他囚禁在代郡。
秦二世胡亥想要杀掉蒙恬兄弟二人。子婴规劝说:“赵王迁杀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都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重臣谋士,陛下却打算一下子就把他们除掉。诛杀忠臣而扶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只会导致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对外使将士意志涣散啊!”秦二世不听从劝告,于是就杀掉了蒙毅及内史蒙恬。蒙恬说:“我们蒙家自我的先人起直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和忠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身子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可是我知道自己必定得死却还奉守节义,是因为我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并表示我不忘先帝的大恩大德啊!”于是就吞服毒药自杀身亡。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蒙恬赤胆忠心却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而造成的死亡却有余,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以辅助君主的。”
臣司马光说:秦始皇正荼毒天下时,蒙恬甘受他的驱使,如此,蒙恬的不仁义是可知的。但是蒙恬明白人臣所应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忠贞不渝,不生二心,这也还是很值得称道的啊。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http://www.00-edu.com/ks/2/3/36/2019-01-15/29737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