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 小题4:下面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①越过别的国家把边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②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评分标准:①“鄙”“亡”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②“行李”“共”“乏困”各1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考查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B 济:渡过。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也是一词多义的。以:而,连词,表并列/拿,用,介词。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名词,疆界。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 烛之武的分析中没有这样的信息,“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译要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信,可靠;达,通顺。本题涉及的主要是词类活用和通假字。此题重要词语:远:远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亡:使…灭亡,使动用法;陪: 使…增加,使动用法;共:通“供”,供给;行李:往来的使者;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