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天文学家皮尔安东尼·辛撒诺多年来依靠高清晰度的人造卫星图片监控着全球的人工光的分布和增长速度。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到10%的比率增长。受此影响的首先是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地球上有近2/3的人再也看不到繁星遍布的银河。在晴朗的夜晚,在远离光污染的天空,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2500颗星星。而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最多能看到200颗左右,曼哈顿的居民要是能看到15颗星星就很走运了。过度接触人工光可以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甚至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由于灯光的误导,蚕蛾经常错过交配的机会,有时还会飞进趋光动物的嘴中。明亮的灯光还会干扰它们的迁徙路线,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致使美丽的蝴蝶变得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后果是,浮游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 如果有人认为这简直微不足道,那么下面的研究结果绝对令人吃惊。科学家采访了1606名妇女,他们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这种激素在一些哺乳动物身上对雌二醇激素起抑制作用,而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人工光即使有同样的亮度,也并不产生同样的光学和生物效应。荧光灯、金属卤化灯、高压水银灯通常用于场馆照明,它们射出的许多不易察觉的紫外线,对照明不起任何作用,却会对天文台的观测工作造成干扰。传统的白炽灯放射许多红外线,使灯泡易热,照明效果也差。以上这些种类的灯和越来越普及的用于街灯的高压钠灯,光谱都很宽。这就使灯光看上去像自然光,蚕蛾、鸟类以及其他动物能看见这些光,并受到吸引。相比之下,目前在一些街头使用的光照好的低压钠灯,只发出光谱很窄的黄光。生物不会把低压钠灯的灯光当作是自然光,因而它对生态的干扰最低。 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其中部分并不很富裕的大都市仍一味效仿发达国家大都市的做派,大搞所谓“夜景光团”工程,把原本静谧的氛围,打扮得流光溢彩,花里胡哨,制造虚假繁荣,既劳民伤财,又对生态和人的健康造成了伤害。 城市夜间照明带来的光污染不仅破坏了优美的夜空,还干扰了人们的休息,很多人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为此,人们不得不将卧室的窗户封起来,或者是装上暗色的窗帘。这种昼夜不分的生活环境,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摘自《生命世界》)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和曼哈顿居民之所以只能看到很少的星星,是因为人工光已经污染了天空。 B.人工光的泛滥对生物形成了误导,这些误导常常对它们造成致命的伤害。 C.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是由“人工白昼”导致的。 D.妇女患乳腺癌是因为其夜间工作时间过多。 2.下列关于过度接触人工光的危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 B.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C.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 D.直接破坏水生物的生长环境。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间工作者患病的可能性比非夜间工作者更大。 B.人工光并不产生光学和生物效应。 C.“夜景光团”无益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D.作者渴望拥有优美的夜空,远离光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