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虽然乍暖还冷,但冬天的严寒已经过去,大自然不慌不忙将春意一点一点透露出来,出其不意地给人惊喜。古人描绘春意的诗句,今天读来还会让人产生共鸣,会让人情不自禁会心而笑。现代文明的发展,无法改变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感受到的春天景象,还是来自天地万物。那些美妙咏春古诗,也因此而常读常新,生生不息。 暖风徐来,冰雪消融,春意在大地上悄悄蔓延。春意最早在什么地方露头?苏东坡有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河里游泳戏水的鸭子最先感知到温暖的春意。这其实是诗人的想象,苏东坡诗中没有具体描绘鸭子们如何感知春意,但就这么巧妙一点,已经可以让人联想春意如何不动声色地悄然而至。鸭子们在水中欢腾的模样,读者可以自己去想象,那一片被欢快的脚掌和翅膀搅动的春水,正带着春天的暖意,缓缓而来。苏东坡写早春景象,在他的词中也有佳句:“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这几句诗中,东风是早春信使,吹得柳绿花发。鸭戏春水,表现的是瞬问景象,而东风播春,却是一段较长的时空。 在我的记忆中,古人描绘大自然最初春意的佳句,可以举出很多。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中,有两句诗写得传神:“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寒冬的冰雪在梅花的幽香中消融,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爆出了金黄嫩绿,这也是最早的春消息。同样的意境,在李白的诗中可以找到不少,如《早春寄王汉阳》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落日忆山中》中:“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杜甫的《腊日》中,也有两句妙诗,和李白的诗意异曲同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这样的早春诗意,李清照也感受到了:“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从柳和梅在暖风中的变化中感觉“春心动”,是李清的创造。宋人张耒的《春日》中有两句写得很生动:“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在冰棱滴水融化中,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梢的新绿中,发现春天已偷偷归来。同样的意境,也可以在宋人张枝《立春偶成》中看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到人间草木知”和“春江水暖鸭先知”,属于相类的思路,“草木知”,也可以引动读者的丰富联想,春风中,草木复苏,大地泛出新绿。韩愈咏春,曾写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也是草树知春,不过却已经春深似海了。他这首诗题为《晚春》,所以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 韩愈的《春雪》,写的也是早春景色,却与众不同:“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二月初,正是春之头,在刚刚解冻的田野里看到草芽,心生惊喜。对盼春心切的人来说,这一丝春色初露,实在不过瘾。于是诗人笔锋一转,请来了白雪,这当然是春雪,是冬天的尾巴。雪花在已经萌动春芽的草木间飞舞,仿佛是在向诗人预示春花烂漫的盛景。 多年前我曾以(《早春》为题写过一组短诗,每首六行,写这些诗时,眼前漾动着大自然的春意,心里也出现古人的诗句。其中有《芦芽》,描绘的是我当年下乡“插队落户”时的感受,每年初春,看到河边芦苇发芽,总是心生喜悦和希冀: 出土便是宣判冬天的末日, 尽管寒风仍在江边呼啸横行。 纤细的幼芽竟能冲破冻土, 地下搏动着何等强韧的春心。 不要再为自己的柔弱哀叹, 且看这遍野迎风而长的生命。(摘自《人民日报》2009年3月7日第14版。有删节) 1.“古人描绘春意的诗句,今天读来还会让人产生共鸣,会让人情不自禁会心而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韩愈的《春雪》,写的也是早春景色,却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主要体现住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春意”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芦芽》一诗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