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 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活在当下,因为他昔日所指正是今日所在。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或者说我们往往故意不去读懂不去理解真的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被装饰的鲁迅也越来越变得稀有了。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的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最精华的群体,是一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集团和最尖端的知识集团。我从心底里不想做一个庸人,但是我承认自己还不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强者,相反很多时候还是一个懦弱者。虽说在精神上一直努力接近鲁迅,与其相通,因为这是在当下环境中摆脱平庸的一种精神突围。夜深人静,坐在书桌前,重温鲁迅,常常有一种灌顶般的顿悟,顿悟之后的无奈,无奈后的沉重。每逢此时,我的感觉就如一位朋友大作的书名一样——“愧对鲁迅”。像当年鲁迅深夜在读安岗秀夫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一样,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也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鲁迅学人大都批判意识太强,因而也往往不容于环境。面对尘世人间,我们往往不能发出自己的心声。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他立志用“内曜”“破黯暗”,以“心声”“离伪诈”, 对初民社会“朴素之民,厥心纯白”的道德人格有一种复古式的怀念。这不同于一般社会思想的复古,是想向后寻找推动民族人格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完成其“立人”总体目的中的道德理想人格的构造。复古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否定,如果以人类本性的回归为目的,那么复古也就有了恒久的人类学价值。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 复归于人间的原点。政治约束思想,环境更腐蚀人性。人本善,对于人间原点崇高和自然的认定,其实是对社会现状的批判。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思想启蒙是向前看的,道德救赎是向后看的。这主要是来自于鲁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 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 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面临当下中国社会的转型,反顾鲁迅道德人格的立场,便具有了新的意义。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他一方面批判构成“时俗”的“庸众”,一方面批判使民众精神麻木、形成奴性的“强者”,为“唤醒”民众而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启蒙。两者相比,他对于“强者”的批判是整体的,从思想到道德上都给予了否定。而对于民众在道德人格上表现出的“率真”、“古朴”则给予了肯定,并作为健全人性的标准之一。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当下社会高度情绪化,处于一种暴戾危机状态。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1. 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 为现代人确立了一种人格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信守,远离平庸。 C. 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病态的社会。 D. 鲁迅的本质精神正是他的思想深刻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 2. 对作者说的“我爱鲁迅,鲁迅害我”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思想意识上的“独出”和道德人格上的“率真”、不虚伪。 B. 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远离鲁迅可让我们变得平庸,警醒人们不可忘记鲁迅,不可忘记鲁迅精神人格的价值坐标。 C. “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精神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D. 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让人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3. 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痛苦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在于他使当时乃至今时的人们活得很苦很累。 B. 鲁迅一生树敌过多,主要是由于性格所致,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是可以排除在外的。 C. 鲁迅为我们确立的人生标杆很高很难,会让人们活得很累,但却能让人们远离平庸。 D. 思想意识的麻木与道德人格的滑落,造成了当代一般民众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