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童谣 伊人 雷群明兄近时惠赠一册《中国古代童谣》,这是他和夫人王龙娣十多年前的旧著,但却又可以说是“新书”,因为这次重版配上了不少插图。群明兄说,新瓶旧酒,“也算时髦一下了吧”。人靠衣装马靠鞍,如此“时髦”一下,新版确实比旧版“好看”多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库藏中,有两宗“奇哉怪也”的藏品;闺怨诗(词)和童谣。如果说闺怨诗(词)99%是出自男人手笔的话,那么,古代童谣就是100%由大人们来“捉刀”了。而且,男人们写的闺怨诗(词),把闺中(或深宫)女子幽怨的愁态、心情和口气,往往描摹得惟妙惟肖;而古代童谣却不然,那绝大部分童谣既没有童味童趣,而且讲的也净是跟小孩子浑不相干的“大事”,比如讽刺权贵、针砭时弊等。倘若不知中国古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就很可能要为之讶异:古代小朋友们怎么如此关心政治?这当然不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儿童特别成熟,忧国忧民;他们传唱大人教给的童谣,恐怕也像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童谣的内涵和意图,想必他们大都是不甚了了。那么,那些大人为什么不径自表达或鞭挞,却要隐身于后,借托“童谣”的名义呢?这当然跟专制统治下的言路壅塞有关,历史上像魏征、包拯以直言谏诤而得善终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直如弦,死道边”的惨痛实例。在奸恶当道时,就更为凶险莫测,东汉时质帝刘缵很反感权臣梁冀的专横,有一次在朝廷当着大臣们的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恼怒之极,当即派人将他毒死。皇帝尚且如此,遑论余类。借托“童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童口口相传,可以造成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本来只是统治者上层的人事,编成童谣传唱开去,往往就会弄得世人皆知。古代的孩童似乎成了被利用的“大众传媒”。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有一批学者对包括童谣在内的歌谣发生研究的兴趣,但后来却又沉寂了下来。群明兄寄意“冷门”课题,潜心于童谣研究,著成《中国古代童谣》,诚如赵景深先生所嘉许的:“这本书可以说在童谣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然而此书虽有学术价值,却又并不使普通读者觉得艰深。书中上至远古帝尧,下至清代,遴选八十余首童谣加以赏析,介绍与每首童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故事,这样赏读起童谣来,就清晰了然而且有意味了。比如这首《元康中京洛童谣》: 南风起,吹白沙。 遥望鲁国何嵯峨, 千岁骷髅生齿牙。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真不知这首童谣说的是什么,就像群明兄说的,有些童谣“简直像没嘴的葫芦,不知里面卖的什么药”。不过,经作者一番历史的解析,就使人豁然晓悟,并领略到它的巧妙之处——原来,“南风起”是隐喻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得势弄权;“吹白沙”是指贾南风陷害皇太子(小名“沙门”);第二句暗指她与封在鲁地的贾谧勾结起来为非作歹;最妙的是最后一句,用“千岁骷髅生齿牙”讽喻祸国殃民的贾南风。群明兄说:“《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形象的创造,不知作者是否从这里吸取了灵感?”这是很可能的,毕竟这首童谣中出现的这个创造性的形象,比吴承恩笔下的白骨精要早一千多年呢。 书中类似如此巧妙的童谣有不少,《如宋徽宗时京师童谣》中“杀了童蒿割了菜”,“童蒿”和“菜”是分别指权奸童贯、高俅和蔡京;而《天顺丁丑童谣》传唱的“京城老米贵,那里得饭广!鹭鸶冰上走,何处寻鱼谦!”则是正面的隐喻,范广(饭广)和于谦(鱼谦)都是蒙冤而死且受世人怀念的忠臣。……巧妙归巧妙,但让天真烂漫的稚童传唱这样的政治歌谣,毕竟是不相称,而且太沉重了。童谣本该是充满童真童趣,活泼欢快的。书中有一首明代的《小儿戏具谣》: 杨柳儿活,抽陀螺; 杨柳儿青,放空钟; 杨柳儿死,踢毽子; 杨柳发芽,打拔儿。 这才是纯粹的童谣,可惜太少了。童谣的沉重,其实也折射除了历史的沉重。 (《中国古代童谣》,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时髦”、“好看”的含义分别是 -。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闺怨诗(词)和童谣的共同特点是 ,不同之处是 -。 3文中以《元康中京洛童谣》为例,既说明了古代童谣 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童谣》一书 的特点。 4结尾“童谣的沉重,其实也折射出了历史的沉重”,是指 。 5按作者的理解,从内容或形式上评析《小儿戏具谣》。(100字左右)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时髦”指书中配上不少插图,“好看”指书表面更亮丽。 2均出自他人(男人、成人)手笔,闺怨诗描摹得惟妙惟肖,童谣却完全没有童味童趣,脱离儿童生活。 3大多是政治歌谣,创作巧妙;清晰通俗。 4折射了专制统治下言路壅塞的社会现实。 5略。(提示:形式:反复结构形成明快的节奏,与儿童天真、欢快的天性相符;内容:起兴的方法准确描绘了儿童的生活)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童谣伊人雷群明兄近时惠赠一册《中国..”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