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 (1)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景物描写的妙处。(4 分) 答: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1)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安闲享受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诗人隐居田 园,倚仗临风,听寒山流泉、晚树鸣蝉,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满足和怡然自得的情怀;结尾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和似楚狂接舆的裴迪一起享受这闲居之乐,也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2)示例1: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黄昏时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静谧 和谐的原野景象。一个“余”字描绘出渡头夕阳欲落的动态美,而一个“上”字,又写出墟里炊烟悠然上升的生机美。 示例2:这两句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描绘出静谧和谐,富有生机的田园乡村 风景画,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落日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富有代表性的不同意象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乡村风光画。 |
(1)总体概括形象特点,给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给3分;意思相近即可。 (2)总体概述,给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给2分;如从其它角度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此诗是王维酬赠裴迪之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情景交融,不仅描写了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优美景色,还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使人物和景物相映成趣,表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的闲居之乐和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体现出王维闲居辋川这一精神家园时内心生活之丰富及其所达到的深度。 首联和颈联中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一系列富有时间和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田园画卷,极度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真是名符其实的“诗中有画”,在这首诗中,所有的景物都感染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被诗人赋予了灵魂,就好像一幅真实的山水风景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的是秋天山里的景色,即是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字到苍翠,从而使静态的山水画在色彩上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水之潺湲,本来就为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叮咚流动,一个“日”字则赋予了水的永恒特征,暗示了裴迪始终如一的高洁人格和精神的永恒,也对比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短暂的思索。“在寒秋,泉水叮咚,天色将晚,给山峦增添了一丝苍翠之色,”首联已经显露出黄昏落日的景象,仅仅十字,勾勒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日落山中之景,令人向往,而其中体现出无所住心才是禅宗强调的绝对自由,从动的现象世界中去体悟静的本体,在变化中体现出永恒。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的是暮色中的原野,夕阳,炊烟,这是典型的日落黄昏时的田野乡村景色,给人的是一种宁静的感觉,水,陆,人迹和自然交织在一起,作者在景物的选取上独具匠心,表现出大家风范,“渡头余落日”,渡头上仅“余”下了落日,余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而作者写出了落日即将与水交接的一刹那的景象,似乎那一瞬间就是永恒,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在水上捕鱼的渔夫们都已经把船停靠在岸边回家了,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出落日的光辉,多美,多么宁静的乡村之景。首联和颔联作者写出了时间的两种形态:一种是无始无终,如水流一样未尝停滞的时间,就像首联中所写的“秋水日潺湲”,另一种是在某一刻度上瞬间存在的“切片”或片段,这就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句很明显作者是化用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依依”二字拟人化的表现了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景象,而王维的诗句表现了黄昏第一缕炊烟缓缓上升到空中的景象,各有各的意境,一个上字,不仅表现出炊烟缓缓上升之景,而更令人回味无穷。此联为我们勾勒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的一幅恬然自乐的田野乡村之景。首联重点在动,此联重点在突出静,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