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销魂。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小题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曲牌名及内容。(3分) 小题2: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3分) 小题3: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端正好)(1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分,错一处扣一分,错二处无分) 小题1:“山映斜阳天接水”(1分)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1分) 小题1:答案要点: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答足三点给满分) |
小题1: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一折所本。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小题2: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上阕皆为景语,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内容上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小题3: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黯乡魂,追旅思”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酒入愁肠”两句,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抒情,情融景中,直抒思乡情怀。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