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小题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6分) 小题2:试析“燃”字的妙用(5分)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作者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每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 小题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2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2分) |
小题1:试题分析:“绿槐高柳”、欲燃的榴花、翻转的荷叶等,这是从视觉角度;“新蝉”的鸣咽,这是从听觉角度;“薰风初入弦”“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是从触觉的角度。 点评:描写的角度,一般指两个方面,一是时空角度,一是感官角度。时空角度,即是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感官角度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只得注意的是,描写的角度一般不是单一出现的,比如说,如果有视觉的出现,也应有其他感觉的出现。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这个“燃”字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此,理解它在句中的意义,最后来解读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点评: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一般从词句入手。回答方式,一般总说语言特色,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从手法(修辞、炼字)、内容、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就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多些,表达效果也主要体现在表情达意上。炼字、诗眼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