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横 塘① 范成大 南浦②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①横塘,旧址在近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小题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诗人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恬静幽美、让人流连的春景图。(2分)作者选取绿川、石桥、 朱塔、垂柳、画船这些典型的景物来构图,春天的南浦枝上了绿装,把一条河都染绿了;石桥和朱塔静静地伫立着,河上一只将行的画船停泊在垂柳边,在蒙蒙细雨中显得那么的轻盈和美丽。(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 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2分)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2分)(若答其它技巧如“以景语作结”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送别河畔,春草绿满川岸。河边的石桥和朱塔依然默默地伫立,没有变化。每一年都在这横 塘送客告别。细雨轻飘,杨柳低垂,就宛如一根根细线系住了即将离去的画船。诗的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已揭示出离别之意。石桥、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以“年年”一词表明送客频繁,横塘路春意勃发而人却分离,寓有伤感之意。第四句诗人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写横塘景中的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的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年年送客横塘路”,“年年”表明送客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 “横塘”诗人送客的必经之路;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的虽然是直接抒情的方式,但却把笔墨荡开,不去写眼前的离别之情,而去写以往的送别经历,接着就为眼前的离愁增添更加浓郁的色彩。“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用来写眼前的送别的,但是那别情却是用景物暗示出来的。蒙蒙细雨,依依杨柳,彩绘画舫,无一不象征着离别离情。作后一句诗中的这一切景物与前两句有着互补关系,“石桥”、“朱塔”、“细雨”、“垂杨”、“画船”,合在一起,在“绿川”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构成了一幅多么空灵秀美的画面!前两句诗人以景物依然,反衬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别离之情。第四句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横塘①范成大南浦②春来绿一..”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