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④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小题2: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根据诗句内容分析此联上下两句所描写画面的内容,再在比较中发现它们在“虚和实”“动和静”或“声和色”“远和近”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发现它们的艺术技巧。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问,需分别作答。分析思想情感,要着重从诗句所写之景出发,结合诗句内容,揣摩其是以哀景写哀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