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②无那:即无奈。 小题1:从体裁上看,王昌龄的诗属于 ① 杨炯的诗歌属于 ② ,从意象的选取上,两首诗都选取了 ③ 意象。(3分) 小题2: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的情感。(4分)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绝句 律诗 烽火 (3分) 小题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2分)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杨炯的《从军行》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2分能够紧扣文本分析情感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的分类和诗歌的意象。律诗,每首有首、颔、颈、尾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绝句为四句。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歌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杨炯的《从军行》中五六两句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后两句直接抒情。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