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城市里,在“禁止停车”的标志下,常常停着大量的车;小巷中饱受乱停车之苦的居民,就在墙上写下这样的话:“此处严-语文

[db:作者]  2019-01-3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城市里,在“禁止停车”的标志下,常常停着大量的车;小巷中饱受乱停车之苦的居民,就在墙上写下这样的话:“此处严禁停车,违者车会被砸、被划、掀翻!”结果,此处再无人停车。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等级作文】
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现代社会里,谁都想做一个有素质的人,谁都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然而,一些人的行为与他们所标榜的素质却背道而驰。
走上街头,不时看见有人乱扔垃圾,随处可见乱停的车辆,横穿马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公交车时很少能见到排队有序的,能主动让座的更是不多见,即便自己身边站着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其实,人人都知道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有损自己的形象,但因为有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也就这么做,如果自己不这样,就好像吃了大亏似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试想,人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还谈何构建和谐社会?
奇怪的是,在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场所,上述现象就很少发生。你吐一口痰,罚你十元,看你下次还吐不吐?乱停一次车,也罚得你龇牙咧嘴,你下次还会再乱停吗?在一些居民区内巷子的墙上,你甚至能看到这样的话:“此处严禁停车,违者车会被砸、被划、掀翻!”结果,此处再无人停车。这些反常的举措足以说明,一些人素质的提高是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来加以约束的。而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时时都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都能为他人着想,并不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的约束。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但我可以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更不会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很多时候,素质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行动。所以,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而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但能在各方面严于律己,处处为别人着想,还会努力用自己的素质积极地影响他人。
一个缺乏基本素质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有所作为。一个一点素质都没有的人,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厌恶,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许多犯了法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应有的素质而追悔莫及。而一个高素质的人,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无疑这样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亲切友善、令人敬仰的。
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进而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何乐而不为!
(本文原始得分:95)
【批阅意见】
这篇文章文通字顺,语言较朴实洁净,联系生活实际,表述自己的认识,有一定真情实感。观点较明确集中,能运用适当材料说明提高素质的必要性。这些都是此文的长处。
若以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来衡量,此文得95分又似乎太高。此文主要欠缺有两点:一是境界较浅狭。所述现象多属于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上车不让座之类常见的细事,虽都真实,但终不免露出眼界有限、胸襟不宽、累积欠厚、思想较浅的“小”的痕迹,作者拓宽思路与提高境界的能力都较有限。二是新颖性有所不足。全文写得较平稳,没有特别明显的漏洞,但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新特色,在立意、构思、选材、表达诸方面,都没有什么超出一般的亮色,故难称上乘。此文若是出于高一学生之手,以中考作文水平来衡量,可以说写得不错;若以高考作文来评分,此文恐怕很难被评为出类拔萃的一类卷,即使降到85分似也不算评分太严。


题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给题目,另一类是话题作文,话题又多以具体材料作为导引。这些命题形式与全国卷保持一致。当然,在平时练笔中,中学生如果除了这两种题型外,其他的都不知道怎么写,那倒是要值得注意的。从题目本身看,这五题似乎更适宜于写议论性文章。很巧,所提供的五篇高分作文皆是议论文。从“文体自选”这一要求来看,题目本身似还应注意参赛者可以充分“自选”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安徽省此次高中作文竞赛的评分标准,不知道每篇文章作者究竟是哪一个年级,也不知道对高一和高三的参赛作文的衡量尺度是否一样,如果从全国统考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看,我觉得这五篇作文评分总体偏高,有好几篇是难以达到一类卷(100分制90分以上)的档次的。我以为高一和高三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要求应有些区别。以中考和高考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参赛学生的写作水平,评分的宽严可能就会大不一样。这五篇评分总体偏宽,是否与此有关?请读者,尤其请安徽的同仁赐教。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城..”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http://www.00-edu.com/ks/2/3/43/2019-01-30/47998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