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认真思考,结合现实人生,在总-语文

[db:作者]  2019-01-3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认真思考,结合现实人生,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
华中师大一附中  刘曦
和谐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谐是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黑暗和阴霾;和谐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拂去萦绕在心头的烦扰和纷忧。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地摇曳在枝头,有人相信爱是人类力量的来源,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然而和谐才是基础,它是摩天大厦最坚固的基石。
古往今来,人们都渴望着与自然和谐相处。陶渊明纵情于山水之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诗句;失意的王勃也无法拒绝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豁达飘逸的林清玄在台湾日月潭饱览着美景;有着流浪气质的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寻找着情感的寄托……人与自然有着天生的联系,谁都无法抗拒那或宏伟壮丽或清灵俊秀的美景,学会和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心情放飞在另一片天空。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构成,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体系之下,与社会和谐共处是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的关键。最近媒体对芜湖十大道德模范事迹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他们有的见义勇为,有的敬业奉献,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诚实守信,有的孝老爱亲,无不以动人的事迹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即使我们做不到如此的高尚,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行动来表示,遵守法律,遵循道德规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义务。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不仅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一份安宁,也能为我们自身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最应该做到的。心灵的鸿沟会在最亲密的人之间制造一层厚厚的壁垒,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此时此刻,沟通显得那么重要。学会沟通,让一切猜疑与嫉恨都烟消云散;学会沟通,让真诚与信任的芬芳弥漫人间;学会沟通,让光明在心与心之间搭建一座美丽的虹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阳光和爱就会充满心房,让人们共处在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里。
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一朵花的绽放是多么美丽;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社会是多么井然有序;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多么亲密。和谐,让人类的生存成为永恒。
(欣赏)一是思想全面深刻。作者呼唤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人和谐相处,得出了“和谐,让人类的生存成为永恒”可贵结论。二是语言极富文采,文章运用了排比和比喻,引用了古典诗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冰心的第二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即是立意构思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外在与内心要和谐,正如契诃夫借《万尼亚舅舅》剧本里一个人物的嘴所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人的和谐,还可能由对立的东西产生,如内美而外丑,像卡西莫多,就他个体来说,是不和谐的,但就他在与周围的关系圈中来说,又是和谐的。二是事物内在构成的和谐美,如和谐政治,即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和谐社会,即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又如具有和谐美的诗篇、园林等。再如“德、智、体、美”“知、行、情、意”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等。三是环境的和谐,可表现在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植物、人类与动物、人类与环境、人类与地球、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
素材提供
1、家和万事兴!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5、《浇灌对方的瓜田》
梁国和楚国相邻,两国都出产瓜。梁国人很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瓜都长得又大又甜。楚国人懒惰,很少浇灌他们的瓜田,瓜都长得不好看,也不好吃。楚国人嫉妒梁国人的瓜种得好,常在夜里破坏梁国的瓜田,造成不少损失。梁国人有些气愤,请求梁王准许他们也去破坏他们的瓜田。梁王说:“彼此结怨,如何能了?何必心胸狭窄到这种程度呢?”,他命令士兵每晚偷偷去浇灌楚国的瓜田。楚国人十分惊讶,有人浇灌自己的瓜田,后来才知道是梁人所为。楚地的县令告诉楚王。楚王感到很惭愧,并称赞梁人的做法。从此,两国结下很好的情谊。
6、2007年中美等国科学家组成国际科考队在长江干流航行3336公里,搜寻38天未发现一头白鳍豚。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专家说,长江水质严重污染是白鳍豚几近灭绝的重要原因。
7、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中国环保网)
8、世界人口如按目前每40年翻一番计算,700年后全世界人口将达到千万亿。到那时,山脉、沙漠都住满了人,真要“无立锥之地”了。而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控制人口增长当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9、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http://www.00-edu.com/ks/2/3/43/2019-01-30/48017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