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各国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因而世界经济曾经取得令人振奋的成-高三语文

[db:作者]  2019-01-3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各国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因而世界经济曾经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然而在次贷危机到来之际,美国国会率先通过几部贸易保护性法律,限制他国成品进入美国,以保护本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受到中国及欧洲等国的严厉批评。
对于竞争与合作,你是怎样看待的? 上面的材料又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例文1 在竞争中开出协作之花
一篓螃蟹如果一味得踩踏,相互拆台,怎能逃出死亡的命运?
一队骆驼如果互相追赶,没了驼铃有序的引导,怎能走出茫茫大漠?
一群大雁如果都想“鹰击长空”,乱了“一”字方阵,怎能抵达温暖的南方?
自然界通常会告诉人类一些奇妙而正确的道理:要想生存或活得更好,盲目而过度的竞争只是适得其反,学会有序的协作才是生存之道!
放眼今日,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才选拔的不断升级,人么奋斗的观念几乎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竞争!竞争!再竞争!”全然忘却了陶潜在东篱下采菊的悠然,忘却了易安在藕花深处娇嗔的可爱,亦忘却了太白隔篱饮酒的酣畅……因为大家都在说:“哎呀,我太忙啦,竞争太激烈啦!人不进步就后退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啦!”
诚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追求,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我们都在力图成为巨人肩膀上的牛顿时,有谁愿意去作牛顿脚下的巨人?
有人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团结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再看看那篓可怜的螃蟹,我们不禁笑了:呆头呆脑的一群家伙,在死亡的悬崖边还推推搡搡,结果全部跌得粉身碎骨。若换是大伙齐心协力,那结果怕又是另一种光景吧。
再叙前言。“一己私利”未免言过其实,“个体思想”倒还中肯些,如今一部分社会工作潜规已被这些“个体思想”侵蚀得面目全非。上公交车,挤!有小便宜,抢!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我们要能看到社会角落的存在,并要正视它。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最多也只是了解些皮毛罢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缺乏团队意识,个人色彩太浓,完全可以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没了协作,人们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巨人肩膀的高度的,不要说成为第二个牛顿,也许就因着这个人注意的作祟而最终成为巨人脚下的沙砾,终了一生。
例文2
在合作中绽放双赢花蕾
近年来,每当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地方为争名人、名事、故地等的“正宗”吵闹时,总是忆起报纸上记述的一件事。南阳地区曾经举行全省地市报纸协作会会议,热情的东道主不仅在会议间隙组织记者游览了卧龙岗武侯祠,而且在会后用车把记者拉到了百多公里外的襄阳去看古隆中。这在今天一些人看来未免有点犯“傻”:怎么可以把游客主动介绍给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而在我看来,南阳的同志此举显示了大度、大气。
不少人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其实,换一种思路看,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拿有争议的名人名事故地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双方何不来个“不同而和”、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共同发展呢?如果双方联手,你把游客送到我这里,我把游客送到你那里,岂不是双赢?而且,游客也学会了比较、增长了见识。当时,我在南阳、襄阳之行前,是通过“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等文献,把诸葛亮、卧龙岗和隆中连成一条直线的。及至亲临其境,方知卧龙岗在南阳,而隆中则在襄阳。如果不是南阳同志的盛情与大度,我也不会增加这方面知识。
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建设和发展也不能没有合作。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与伙伴合作,也要勇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并从中获益。
如今,国外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通过组建联盟参与全球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这是对传统的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提出并实践这一理念。实践证明,过去那种仅仅把同行看成是“冤家”,认为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的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内耗及浪费。而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有优势。愿人们更明智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壮大,越办越好。
《竞争与合作》的名言警句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蕴含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竞争不排斥合作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台湾广告界有句名言:与其被国际化,不如去国际化。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略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目前一些人中流行“丛林哲学”的价值观,即所谓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无疑是极不可取的。要知道,竞争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他们因为处理好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善于开展合作,因而最终取得了人生的辉煌的成就。
例文3
在合作中绽放成功的花朵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敌对兄弟”,竞争离不开合作。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或多赢。
在常人看来,竞争与合作是一对“敌对兄弟”,“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一点被眼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所印证。从市场之争到标准之争,从品牌之争到原产地命名之争,在葡萄酒这个不大的领地王国里,刀光剑影,杀声阵阵,正演绎着一场场悲壮的战争。
固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行竞争在所难免。有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竞争就是不能有合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行之间,难道非得势不两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吗?
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
我们通常说的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即双方争夺一个目标,且只有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
然而,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 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曾为了争市场而展开了半个世纪的激烈竞争。可它们的竞争是“未必要打倒敌人”。 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因为饮料大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对可乐的关注,大家都来喝可乐。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惟一途径。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目前,我国葡萄酒业东西地区的竞争逐渐加剧。西部企业利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以低价进攻市场;而东部老品牌企业利用品牌优势不甘示弱、积极迎战。在你来我往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煮酒论英雄”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企业使用造谣、诽谤等违法手段去中伤对方,有的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舍命”相拼。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肯定没 有赢家。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东西对抗”的阴影下,洋酒露出了微笑。
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学会合作,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逃脱愈演愈烈的降价漩涡。再比如“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这样双方都能扬名获利。你把客户送到我这里,我把客户送到你那里。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双赢。
实践证明,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

 
本材料作文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考生在构思及写作时应该围绕对材料中竞争与合作谈自己的理解;考生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考生备考此题,具有较大意义。
【名人言论】
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 达尔文
2、 垄断者提供的只是平淡的生活、低劣的质量以及不文明的服务。 ? ?——琼斯?鲁道夫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4、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我们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相互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7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8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9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0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最新素材】
1、个性材料:李曦文:世界名车“奔驰”是由两家公司组合而成,这两家本是竞争对手,各有很强的实力,本次生成的马达在世界有名气,待拉姆则以创造性的变速器享誉世界。他们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占取更多的市场,壮大他们的实力。于是他们强强联手,而今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汽车“大亨”。
2、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个战争,这个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为了一切而进行的战争,因而必要时也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仅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进行,而且也在这些阶级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一个人挡着另一个人的路,因而每一个人都力图挤掉其余的人并占有他们的位置。工人彼此竞争,资产者也彼此竞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359页)
3、日本人的人生方式,就是个体与群体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取胜的精神,而且同时又非常注重集体意识,善于合作与协调。这就是日本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克制统一的性格。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扬日本人无疑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这方面的高超技巧。但是,他又强调指出,日本人具有浓厚的个人意识,在把个人从属于集体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个性意识,顽强地表现自己,积极奋斗,干劲十足。据说,日本人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于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于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显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去发挥协作和整体的力量。这话有偏颇,也有道理。
4、一些西方学者依据西方历史观来观察中印的发展,他们在比较中印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运用零和博弈的观点来观察中印的崛起,却很少或不愿考虑两国如何在发展中不断互补共进。在他们看来,似乎中印并肩发展的最终结局只能是一胜一负或两败俱伤。更值得警惕的是,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有些西方势力长期以来,正是试图通过拉一个、打一个来制造他们所希望维持的某种“平衡”。
不可否认,中印两国之间既有历史的恩恩怨怨,也存在着一些误解和矛盾,特别是民众交往以及相互了解还很不够。但是,从近年来双边关系的不断加深来看,双方显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猜疑正在逐渐减少。一位印度高官说得好: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印度对中国(India vs China),而我更喜欢说印度和中国(India and China)”。
目前,中印两国已经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年1月24日举行了首次战略对话。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的会晤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0亿美元。双方制定的在2008年实现双边贸易额2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提前一年实现。中印两军关系近年来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双方互信不断加深,友好交往进一步扩大,这也为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营造了良好气氛。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http://www.00-edu.com/ks/2/3/43/2019-01-30/48061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