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高三语文

[db:作者]  2019-01-3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例文:
不能挽回就放弃
有位诗人这样说过:记忆是人生道路上唯一的行囊。有人因打翻了牛奶仍在哭泣,有人因为失去太阳仍在叹息,也有人因为一叶飘落仍心神不宁。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会沾染一些尘土和晦气,心中多少会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了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能挽回的就挽回,不能挽回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早放弃!
一味地沉浸于失去的悲痛,不但不能挽回,反而使自己更加悲痛;一味地回味悲痛,只会将悲痛放大,使自己遭受更大的悲痛。于丹说过:“当我们遭遇某种不好的影响时,我们所能做的最好是使自己冷静下来,接受它,然后说忘记。”这样才会及早地使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以更好的姿态去坦然地生活。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人问他为什么。乔治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如果总是背着失误或错误的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感伤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
面对过错消极地沉湎于烦恼和悔恨之中,代价实在是太大。痛悔和思过仅仅是昨天的一个短短的小结,而我们却用凝固的时间换取了长久的谴责。结果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最刻毒的挥霍。悲哀已无法弥补以往的过错,痛苦已抹不掉那许久的失落。面对不能挽回的无法完整的“缸”,你能做的是放弃,像卖缸人一样,头也不回地勇敢地往前走。
放弃不可挽回的东西,使人集中精力,继续开创明天。不管我们失去的是什么,不管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让我们慢慢去淡忘,那些东西常常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我们应振奋精神面对我们的将来。
命运的概念是前行而不是退缩,好也罢,坏也罢,都要轻装前行。我们要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一直往前走。只因,我们需要展望未来。


试题分析:
这道题材料的内涵较易把握,审题难度不大,可以说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它切合高三学生的生活经历,在青春的历程中往往伴随的是失误错误,也有许多不值得留恋的、无法还原的人与事;它体现了对人的关注,或指向人的内省,或指向人的处世,或指向人的生活态度;既能引导考生将触觉伸向社会现实,又能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哲理思考;既能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入社会热点,又对考生播撒了人文关怀的浓浓雨露。题目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生活事务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理性思考,学会把眼光投向远方,懂得哪些该放下,哪些该回头思考总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更好在把握自己。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http://www.00-edu.com/ks/2/3/43/2019-01-30/48359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