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这样的人获得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和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有感于“心存敬畏”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无畏都被人们当作一种美德推崇。无私无畏,无所畏惧,无畏就是勇敢,无畏就是气魄。其实,无畏能成为一种美德,是有前提条件的。无私无畏是美德,因为它有“无私”作为前提,不怕得罪权贵,不怕丢掉乌纱,只要于天下人有益,当说则说,当干则干,决不左顾右盼,患得患失。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因为他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任何本本,不迷信任何权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有了这样的前提,无畏才是一种美德。 权力可以使人胆大气粗,但即使是古代那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帝,似也有所敬畏。粗略归纳,其敬畏者至少有三:一怕天有异象,因为天有异象而开言路、下“罪己诏”的,在中国历史上就屡有出现;二怕百姓造反,“载舟之水,也能覆舟”,李世民君臣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百姓的敬畏;三怕后人唾骂,其直接的表现就是怕史官记下他们的劣迹。专制独裁如皇帝者,能有此三种敬畏,窃以为也比“无畏”来得强,对于他们,则有利于维持统治;对于百姓,倘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叫做能够“暂时做稳了奴隶”而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只要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认识上的局限,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只要是人,就应当有所敬畏。你可以不怕得罪权贵,但你不能不怕损害民众;你可以不怕丢掉乌纱,但你不能不怕触犯法律;你可以不怕突破禁区,但你不能不怕违背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尤其手握大权的人,因为其所作所为都与天下人的祸福相关,更要有如履薄冰之感,对民众,对法律,对客观规律都得心存敬畏。在这一点上,“无畏”或“无所畏惧”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某些大案要案披露之时,人们常常感叹,这些人的胆子真大。这“胆子真大”,不就是一种“无畏”么?即使心中无私,也不能一概地“无畏”。“胸中无数胆子大”,瞎指挥,穷折腾,这种“无知无畏”同样扰民害民。而且,诸如此类在 不该无畏处无畏的人,到头来还是有所畏惧,畏惧民众,畏惧法律,畏惧客观规律的报复。 无畏也像一块硬币,有其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为民执政者尤须分清这两个侧面,当无畏时无畏,当有畏处有畏,切不可将无畏的两面混为一谈,或者正好倒了一个个儿,甚至已经成了恶棍,还自以为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英雄。 |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是议论性的文字。此类作文题审题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把握材料的核心观点。从材料来看,“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是关键信息,由此可见,本题的最佳立意范畴是谈相信神圣、敬畏神圣、坚守神圣。 从材料来看,“神圣”的内涵是指社会生活中神圣美好的道德伦理、价值追求、品性情操、人性光辉,是我们最值得珍视葆有的人生财富,是国家社会安宁祥和的保障,对神圣的亵渎和放弃是人性的灾难人类的耻辱。我们可以宏观纵谈对“相信、敬畏神圣”的思考和坚守,也可以以小见大,从“神圣”的具体角度谈对爱情、友谊、荣誉、诚信、善良等的观察和反思,但最终一定要归结到“相信、敬畏神圣”上来,切忌抛开“神圣”的语境和前提,无方向地虚谈、空谈爱情、友谊、荣誉、诚信、善良等方向。 从题干来看,“请联系社会实际和你的人生体验”,提示考生应该关注当下的鲜活生活社会现象,文章要有社会现实感,要能分析相关社会形象、反思社会缺失,还要有生动贴切的个人体验,真诚明确地表达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