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小白猫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真讨厌!”小白猫说,“我一定要摆脱它。”猫妈妈说:“很惊喜你能说出这样的话。-高三语文

[db:作者]  2019-01-30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白猫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影子真讨厌!”小白猫说,“我一定要摆脱它。”
猫妈妈说:“很惊喜你能说出这样的话。如果知道阳光和黑暗的关系,你就能正确对待影子了。”
小黑猫说:“你可以闭上眼睛啊。”
阳光下小花猫正和自己的影子嬉戏,小白猫若有所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答案


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高三(14)班  钟 艺
春去秋来,有人曾经沧海,有人过境千帆,有人种了桃花却丢了梨花,人生得失无常,撩人心烦。若天真的以为好亦好,坏则坏,那最终也只会落得个后悔来不及的下场。若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并坦诚直面自我,以优更优,以缺化优,那你的人生一样能够迎来另一番花开彼岸。
贾平凹曾说:“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成也罢,败也罢,最重要的是心中的那湖清潭不能没有月辉。”人生赋予你的不全是诗意和灿烂,也会让你在叹息中遗憾,但心中的那潭月辉却是能照亮前路的行灯,教你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才会发现天更蓝,心更芬芳,路更坦荡。
“莲出绿波,有君子德;兰生幽谷,为众人香。”沈从文便是一个有勇气直面自我的人。在那个才思汹涌的年代,他显得既高大又微小,既严肃又可爱。他深知自己天性面对众多陌生人会紧张。在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竟呆了十分钟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授课完毕后,执笔写在“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虽引一阵爆笑,却赢得他人的尊重。正是他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胆怯,发挥自己讲课的长处,才让人对他的坦言与直率大加赞美,才不至于因逃避缺点而东拉西扯强撑脸面,才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法国作家雨果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修补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但令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前的老大帝国并没有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古老庞大的帝国,以为自己拥有几千年历史便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孰不知自己早已被甩在了工业革命发展潮流的千里之外;以为自己刀枪不入,孰不知人家外国人轻而易举就能置他于死地。当坚船利炮挑逗刀光剑影时,当民主平等普世价值观冲击我们传统的三纲五常时,当君主立宪侵蚀君主专制时,已然明显,天朝旧梦早已破碎,能依仗的优势都灰飞烟灭,而那些被旧社会视为劣势的反动声音却于危难中挽救中国。于是,建兵工厂以御外侮,建学校以期未来,建报馆以开民智,德赛两位先生也为中国带来复兴之光。以缺化优得以实现,使中国一步步走出生命的偏狭,窥见另一番风景依然。
千万别固执的认为自己的优缺必是优缺,唯有正确看待他们,并适时作出调整,才能为心灵开一扇窗,让灵魂远行,找寻生命的本真。
评语:本文立意“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以优更优,以缺化优,成就自身”,以“沈从文”为正面详例,以“天朝上国”为反面详例,语言优美,哲思丰富。(得分,50分,点评人东莞市光明中学金文老师)


试题分析:(一)审题:
材料涉及四只猫:小白猫、猫妈妈、小黑猫和小花猫,面对阳光下的影子,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看法或处理方式。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二)立意分析:
材料中的中心词是“影子”,综合起来看,影子象征的内涵有: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不好的事物或问题。
1.“小白猫”角度:逃避、摆脱、祛除(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
2.“猫妈妈”角度:正确对待、理智处理、学会分析(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
3.“小黑猫”角度:漠视、放下、视而不见、不管(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
4.“小花猫”角度:转化、利用、化解(缺点、弱势、劣势、短处、毛病、弊端等)
5.综合角度:不同处理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学会转换视角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小白猫发现,只要一出现阳..”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http://www.00-edu.com/ks/2/3/43/2019-01-30/4847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