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高三语文

[db:作者]  2019-01-30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干,就受不了了。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 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历经磨砺方得香
现实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人发自内的感慨:“世道艰难啊,没想到我满腹才学,却找不到适合的我的工作!”难道真是如此吗? 
并非世艰道难,而是个人的经验、磨砺还未足够,像那几株葡萄枝,新生的藤枝熬不过炎热,枯萎而死;而老藤却能生长下来。想必新藤临死时非常羡慕老藤吧!但它何曾想过,老藤辉煌的背后呢?在向下伸长根时,说不定会碰到硬石,伤筋动骨;说不定没有水源,徒劳无功。他们也历经过骄阳烈日,也感受过凛冽寒风,但他们接受住了考验,经受住了磨练。 
现实之中亦是如此。在我们感叹社会黑暗的同时,亦不要忘记,看看自己是否经历过磨难的考验。社会总是向前推进的,它将以它独特的方式去磨砺人们,一些人经受不住,就会成为磨刀石下的败品断剑,而另一些人经受了考验,那么他将成为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利剑。 
磨砺不仅考验弱小的个人,有时他还会考验一个国家。就拿2008年汶川八级大地震来说,灾难轰烈而至,人们猝不及防,数以万记的人在此次灾难中失去宝贵的生命。而面对灾难,国家与人民都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去抗争、战斗。谭千秋等多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护住孩子;人民战士在灾难的第一线抢救生者,与死神博斗;温总理、胡主席更是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还有那“多难兴邦”的警句,一时间唤起了多少国人……是的,在磨砺面前,中华民族没有倒下,他挺直了那不屈的脊梁,凤凰涅槃,翱翔九天;中华磨砺,毕显芳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葡萄枝是如此,人亦是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所以当磨砺降临时,不要畏难止步,而应该微笑面对它们,因为只要经受住了磨砺的考验,我们就能一飞冲天,然后,鸟瞰这个世界!


试题分析:本则材料是一则关于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的故事,由对话构成,因此要分析对话描写,尤其是材料的最后,园主的一句话“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可谓画龙点睛,是整个故事的精髓。这个比喻性的说法,以物喻人,葡萄如此,人也如此。材料所要表达的不就是“人也要扎根深、常修剪,做的学问才实在”吗?立意角度:既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好坚实的基础,又要善于借助外界条件来完善自我;厚积才会薄发。夏天的葡萄园,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被干死,为什么呢?因为过多藤蔓和枝叶会消耗掉很多水分,如果不常修剪,天一干,就会受不了,也正因为舍去了一部分的藤和叶,才会让其它的藤和叶得以正常生长,在干燥的情况下也能结出甜美的果子。立意角度:有舍才有得;逆境出人才,只有经历了磨难和挫折,才能历练出优秀的东西。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http://www.00-edu.com/ks/2/3/43/2019-01-30/48528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