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安徽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十年时间里刻苦练笔,写成了一篇又一篇文章,但是全部扔了,一篇都没有拿出去发表,一直到写成短篇小说《羊脂球》,作品一发表即震动文坛。成名后他还能沉寂下来刻苦写作,所以一生著作十分丰厚,被誉为19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一个“卓绝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钱钟书先生一生不愿意接触媒体。曾有一名外国记者十分景仰他,声称读钱作,必须拜会钱先生本人,以当面讨教。钱先生婉言拒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得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请以“寂寞之花如此美丽”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佳作1】 寂寞之花如此美丽 前世,深海寂寞的游鱼; 今生,枝头辉煌的金果。 ——题记 小时候,他就喜欢大海,蔚蓝的,深邃的。可他所在的那个小城没有大海,他想:我要去学游泳,这样至少能离大海近一些。 以后,在游泳馆中总会见到一个瘦削的身影。近了,远了,近了……一遍又一遍地来回游着。呵,他可真像大海中的一条小鱼!凭着出众的水平他被招进了市游泳队;两年后,他去了省游泳队;再两年,他竟然进了国家队。无优越之感,无骄矜之态,他仍像十年前的那条小鱼一样寂寞而又从容地游过来游过去,不知疲倦。 18岁那年,他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有些紧张、不安,望着清澈透着微蓝的池面,鱼儿跃。入了水中。不过鱼儿最后流泪了,人们没有看到,因为鱼儿的头埋在水中。他脑中一片空白,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半个小时过去了,他离开了,默默地,背影是如此寂寞。 又一次回到熟悉的泳池边,他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只是经以前更加刻苦,更加努力。清晨,在阵阵凉风下,他一个人寂寞地游着;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一个人寂寞地游着。也许别人认为他已经游得很好了,足以去迎接挑战了。但他却摇摇头,他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小鱼想要游过大海,还需要经历无数个寂寞而沥血的日子。 四年,漫长而又短暂。他又一次代青国家出征奥运会。他站在泳池边,脸上早已褪去了稚嫩,而多了些稳健。随着一声枪响,他飞快地跃入水中,他感到自己就是在大海中遨游,他在用全身的力气去体验大海的温柔。 抬着的一瞬,他听到了教练兴奋的喊声,看到了教练的脸颊。全场混沸腾了,欢呼声此起彼伏。鱼儿流泪了,人们看到了,因为鱼儿跃出了水面。他嘴角上扬的弧线像一弯新月,是那么的迷人。 站在领奖台上,眼睛注视着旗,口中有力地唱着国歌,胸前的奖牌是那么的耀眼。颁将仪式结束后,他转过身,面对全世界,笑了,如初升的朝阳那么灿烂。 回国后,他没有去参加任何一个庆功宴。一个人又默默地回到泳池中游来游去,他知道:鱼儿是离不开大海的。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说:前世的无数次寂寞奋斗,才换来今生的一次辉煌。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色闪现于叠印与照应。文中的他“寂寞地游来游去“在文中先后铺叙了三次:第一次在出山之前,那时的他还是初生牛犊,寂寞并悠闲着。第二次在失利之后,那时的他已知晓山外有山,寂寞并苦斗着。第三次是荣归之后,那时的他已功成名就,寂寞并坚守着。同一画面的闪现、叠印、推进,逐层深入地演绎出“寂寞之后的辉煌”的深邃内涵。题记中的“前世”“今生”和文末的“佛曰”“我说”构成了主旨上的辉映;失利后的鱼儿“流泪了,人们没有看到,因为鱼儿的头埋在水中”和胜利后的鱼儿“流泪了,人们看到了,因为鱼儿跃出了水面”形成了情节推进上的照应。事、情、旨就在这照应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勃发、深化。一件平凡的事要讲述得出彩,这就需要你缘旨驱遣,用足机智,在这一点上,本文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范本。 【佳作2】 寂寞之花如此美丽 六百多年前,一位名叫牛顿的科学家为世人建造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物理殿堂。所有的人都为之叹服,为之倾倒,后世的物理学家都把他视为神,把他的物理殿堂视为圣殿。 然而五百多年后,一个人竟凭着一己之力推翻了这座殿堂。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他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物理时代的到来。 爱因斯坦是个天才。在别人都还在拼命地向脑中“灌稻草”的时候,他已经懂得了微积分。他曾经在课堂上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被人以光速抛出去会有什么现象?”同学们哄堂大笑,之后,他去瑞士读大学,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寂寞生活。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以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一个机关里面做了文书员。那是一份清闲的工作,每天他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简单而又乏味的工作。不过,好在这份工作有很多空余时间,使他可以用来继续他的物理研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直到有一天,相对论像原子弹一样轰动世界时,这位蛰伏多年的物理学家才浮出水面。 在那段蜗居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一直过着寂寞而又清苦的生活,仅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生活状况:“在相对论中我可以让空间处处都有一个时钟,可是我家里连一只钟也买不起。”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鞋匠,那段日子他就窝在一个无人留意的角落里做着自己的鞋子。 出名以后,世人已不允许他再享有清净的生活。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的相对论顶礼膜拜,有些贵妇人以与他合影为荣,还有人向他索要头发以作纪念,以色列甚至邀请他出任第一任总统……面对这些,爱因斯坦只是浅浅二笑:“在方程式和政治之间,我还是倾向于前者。” 爱因斯坦是孤独的。据说当时全世界最多不超过十个人能懂他的相对论;作为一名犹太人,他饱受纳粹的迫害;曾经的伙伴、朋友、亲人相继远去……这些都没有让他沉默。然而,面对众人的喝彩时,他却沉默了。 晚年的他更加寂寞,却也更加充实了。他是个甘于寂寞并能将之化为动力的人,他也是个追求寂寞并能将之当作乐趣的人。因为寂寞,他可以更专心地从事自己的研究;因为寂寞,他可以更冷静地面对世人的欢呼。 他是一个鞋匠,一生都在做着自己心爱的鞋子。无论是否蜗居一隅,是否遁隐红尘,是否遭遇不公,是否享受掌声,他都心静如水,寂寞上路,孤独并快乐着。 【点评】 本文的最大特色在于用例:首先是一“例”贯之。作者巧妙地将爱因斯坦这一“例”切割成“无名时的寂寞求索”“辉煌时的寂寞面对”“成名后的寂寞坚守”三个阶段,然后一一地镶嵌到文章的三个论层之中,在透彻的剖析中揭示出“寂寞”与“辉煌”的因果联系——“因为寂寞,他可以更专心地从事自己的研究;因为寂寞,他可以更冷静地面对世人的欢呼”,从而昭示出他寂寞背后那份难能可贵的科学素质——“甘于寂寞并能将之化为动力”“追求寂寞并能将之当作乐趣”。其次是以“言”述“心”。对爱因斯坦立身行事背后心迹的透视,作者没有去妄加臆断,而是用其本人的原声独白加以袒露,这不仅增强了论据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说服力,而且还为文章增添了一丝难得的情味。再次是以“喻”绎“旨”。“鞋匠”这一绝妙的比喻出自爱因斯坦本人之口,高度地浓缩了其一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性格、品质和人格。这双心爱的鞋子他成名前在寂寞地做,成名后还在寂寞地做,这一做就是一生。也正因为此,这双鞋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里、在科学史的漫长历程中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辉煌。 |
“寂寞之花如此美丽”的内涵既可指在学习、事业之路上经过漫长的寂寞奋斗所取得的辉煌的成绩、成果,它耀眼夺目;也可指在生活、人生之路上经过执着的寂寞追求所进射出的精神光辉、人格魅力,它撼人心魄。为此,本文的写作重心应是漫长的寂寞征程,它是对辉煌的一种蓄势;征程写得越漫长寂寞,后面的辉煌进发出的震撼力就越大。与此同时,“寂寞”还可以生发出两个层次:一是辉煌前“寂寞的奋斗与追求”,二是辉煌后“寂寞的坚守与超越”,后者又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如果你追求新颖,可写“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可写“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的邰丽华等;如果你追求厚重,可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文学大家,如“推敲”出“辉煌”的贾岛、蜗居煤矿十余载铸造出《平凡的世界》“辉煌”的路遥等;如果你追求朴实,可写“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像《蜗牛》一样爬行的洪战辉,也可写自己感受最深、最有理可阐、最有情可抒、最有事可展的求学征程和生活历程。在这个世事扰攘、红尘滚滚、人心浮躁的社会转型时期,“寂寞之花如此美丽”这个话题是会让你有一点沉思、有一点省察、有一点体悟的。悟出了个中三味,不仅可以更好地为文,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为学、为事、为人。 【名人言论】 1、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法】 2、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赫胥黎【英】 3、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孤独,处在逆境的人由于不信任任何人,对这种孤立更加敏感。 ——巴尔扎克【法】 4、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美】 5、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中】 6、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纪伯伦【黎】 7、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南森【挪】 8、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歌德【德】 9、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狄德罗【法】 10、真正的寂寞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虚,一种令你发狂的空虚。纵然在欢呼声中,也会感到内心的空虚、惆怅与沮丧。 ——古龙 【最新素材】 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段也。未有未阅第一、第二阶段,而能遽跻第三阶段者。 “众里寻他千而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管理学上有一个PMA黄金定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但很小的差异最后造成很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很大的差异就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定律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决不放弃。如果不保持积极的心态,就可能一败涂地。 2、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才华不被自己的君王理解和接受,并遭到排挤和迫害,他的内心肯定相当的孤独和痛苦; 司马迁遭宫刑,但他能忍受孤独和白眼,最终成就《史记》; 现代的鲁迅也是一个孤独的斗士,但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出他的伟大; 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4、周国平有非常精辟的解说: 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 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 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无聊是喜剧性的,孤独是悲剧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5、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安徽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考点名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