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根植红土接地气 服务区域显特色

[db:作者]  2012-04-24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通称闽西,与粤、赣两省相邻,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是全国著名的“红军之乡”、“将军之乡”。

  闽西,更是一块令人神往的红土地!著名的古田会议在上杭县召开,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闽西,更是一块令人奋发的红土地!长汀县钟屋村(今中复村)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今日长汀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而坐落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的龙岩学院,已有54年办学历史,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是龙岩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这样一所地处特殊地理位置、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本科高校,该怎样作出其应有的贡献?又该如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呢?

  龙岩学院党委书记李金莲研究员说,由于学院党政班子有高度的共识,因此,学院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坚持“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以机械类、材料类、动物医学类为重点,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文、理、工、经、管、农、教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找准定位 立足闽西办学

  “只有坚持规模、质量与结构协调发展,才能打造出稳中求进的高校。”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本科高校,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呢?

  龙岩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泽彧教授介绍,经过多次多形式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院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海西、闽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规律,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确定了坚持“三求三不求”办学策略,即“在发展规模上,不求发展过快,但求保证质量;在专业建设上,不求大而全,但求有特色;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上,不求顶天,但求立地”。

  “在专业结构上,学院立足闽西办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李泽彧教授说,自升本时学院便开始注意调整和改造同质化严重的专业,重点建设与龙岩市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机械、采矿、预防兽医学等特色专业,也体现了“但求立地”的社会服务理念。

  对此,该校资源工程学院院长郭玉森教授深有感触地介绍,福建全省每年煤炭产量2400万余吨,龙岩则占一半以上,煤炭占龙岩GDP比重约7%,“为此,学院便相应设置了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只有坚持规模、质量与结构协调发展,才能打造出稳中求进的高校。”李泽彧教授说,对学院事业发展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有紧迫感,但要做到既不急躁冒进,也不可不思进取,要重在切实有效地扎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不少教育专家、学者对龙岩学院的办学情况予以高度评价。2006年,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在考察龙岩学院后,对龙岩学院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表示充分肯定,潘老先生指出:“规模的大小不是决定学校是否著名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要受社会欢迎,要符合闽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只有先做强,而后才能做大。”

  根植红土 做足红土文章

  “不根植红土,办学就没有生命力,就悬空了。”

  3月22日,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客家文化龙岩研究基地在龙岩学院成立。该基地将发挥资源、人才等优势,深入研究客家文化自身特征,广泛探讨客家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发展,探索加强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同根文化”建设,促进闽台文化交流。

  这,只是龙岩学院根植红土、致力研究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龙岩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所在地。据介绍,该校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建立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客家学研究中心,该中心张佑周教授等客家学者积极推进客家文化研究,为龙岩市打造“海峡客家”品牌服务。

  “作为红土地上的本科院校,不根植红土,办学就没有生命力,就悬空了。”发自颇有深度和力度的肺腑之言之后,李泽彧教授介绍,学院积极与地方建立文化合作机制,与永定县政府签订文化合作协议,共建客家土楼艺术团,参与永定县重大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艺术实践提供良好平台。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组织学生与永定县合作排演《土楼神韵》300余人次。其中,2011年2月,《土楼神韵》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校大学生艺术团29名成员参加演出,中央有关领导观看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彩排和演出时,演员表演很投入,灯光、道具等现场布置很专业,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龙岩学院艺术系2010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张译方说,参与排演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土楼神韵》,让自己的见识和胆量都增长了不少。

  对于龙岩学院来说,与客家文化“比翼齐飞”的是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资源。近年来,该校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培育“红·土”特色,持续打造“红·土”育人品牌,成立了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制定了开展古田会议精神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编写了校本教材《闽西革命史》、《古田会议精神教育读本》等,始终与主题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网络思政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大力推进古田会议精神进校园、进党校、进团校、进学生社团、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从2007年开始,龙岩学院在上杭县古田镇、新罗区西陂镇等地,建立“龙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已选派百余名在校生到基地所在乡镇担任村长助理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期一年。龙岩学院思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学子村官”走村入户发放资料、送知识下乡、宣讲政策,通过黑板报、宣传栏、自制宣传手册、标语横幅等形式,架起了镇政府、村委会与百姓沟通的桥梁,让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深入人心。

  几年来,龙岩学院践行的“红土先锋”、“红土学风”、“红土清风”已成为“红·土”育人品牌,多次荣获教育部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宣部调研组曾实地专题调研该校“古田会议精神与思政工作”。

  接好“地气” 助推经济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拓宽了发展空间,又赢得了多方支持。”

  去年,龙岩漳平市养猪大户黄诚(化名)家中的部分母猪发烧,出现流产、早产现象,早产的小猪发病严重,对猪栏消毒和给猪吃药都无济于事,当地技术员也无法解决。随后,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立即派出技术骨干前往抽取血样进行检测,然后对该猪场采取了相应紧急救治措施。很快,产房小猪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再出现死亡现象,母猪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黄诚感激地说:“如果没有龙岩学院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母猪疫情就会扩散,那样损失就大了。”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龙岩市全市每年生猪出栏率600多万头,以杨小燕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团队,长期为广大的养殖场(户)提供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服务,从接诊病例→疫病诊断→分析→临床指导,形成操作性、实效强的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11年,该校服务养殖场达到5220场次,仅2011年就服务养殖场784场次,为377个猪场检测8425份的血清。

  像这样直接服务养殖户和企业的事例,在龙岩学院举不胜举。升本以来,龙岩学院主动接好“地气”,在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突出应用性、地方性,着重抓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品牌学科专业建设,先后与龙岩市各县(市、区)和部分乡镇建立了校地合作战略联盟,与龙岩经济开发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建立了校产合作战略联盟,与中国龙工集团、紫金矿业集团、龙净环保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积极为闽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保障。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拓宽了发展空间,又赢得了多方支持。”李泽彧教授介绍,学院坚持以校地、校产、校企“三大合作战略联盟”为平台,鼓励各院系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以科研项目带动科研进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不断增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以服务煤炭产业发展为例,该校与福建省能源集团、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签订“定单培养”协议书,从2003年至今,共同培养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学生685人。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已连续多年实现全部就业。

  除了培养煤炭人才外,该校还发挥师资和科技优势,长期为全省煤矿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驻矿巡视员、班组长等,近3年来就培训各类人员万余人次,为福建省和龙岩市的煤炭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煤矿工人懂得了安全常识和技术,安全自然就有了保障。”该校资源工程学院院长郭玉森教授说。

  此外,龙岩学院教师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达150多项,数十人被聘为龙岩市政府智囊团成员和有关部门的项目专家顾问,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紧抓质量 培养“好用”人才

  “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抓好教学质量才能造就‘好用’人才。”

  龙岩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持续走高,其“秘笈”是——紧抓质量,致力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抓好教学质量才能造就‘好用’人才。”李泽彧教授介绍,龙岩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每年4月定期召开“教学活动月”活动。学校党政“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有关座谈会、现场办公会,听取师生意见,及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校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政策保证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和素质拓展学分制,建立了“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5个省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仅2011年,该校便获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0项。

  2010年,学院还先后成立了由学院牵头、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多家参与的教学咨询、科研咨询、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导等4个新型委员会,为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

  此外,学院还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有效拓宽了教育渠道,且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学校与龙工集团合办的龙工学院,2010年确定了工程机械的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置;2011级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班中双向选择了一批优秀学员,组建了“龙工班”,着力为龙工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据抽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龙岩学院毕业生普遍满意度高,对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工作业绩等评分均达92%以上。该校近3年年度就业率分别为86.9%、93.2%、98.86%,其中2011年就业工作在省级检查评估中获本科组第二名,等级为优秀。  

  伴随着龙岩革命老区加快崛起,闽西这片红色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又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龙岩学院李金莲书记满怀豪情地说,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根据已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科学发展,致力为龙岩老区加快崛起服务,坚持走“重内涵、强特色”的发展道路,持续做好“红·土”文章,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和党建思政科学化水平,力争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个别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先进水平,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教学型、应用型、开放式地方本科院校。(龙超凡 黄德民)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2-4-24/103208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