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君子怀德 求仁得仁

[db:作者]  2012-04-25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弘文中学校长、创办人吴传君 弘文中学常山战鼓队为奥运健儿擂鼓助威 学校师生在县文庙举行祭祀孔子释奠礼 校园一角

  2012年3月17日上午,在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前,来自正定县弘文中学的100余名师生身着汉服,手持礼器,分别担任执事、乐生、舞生,在八音齐奏、钟鼓齐鸣中,一丝不苟,如法如律地敬献了《大成乐》和六佾舞。由河北省儒教研究会与正定县政府联合主办的“河北省壬辰年春祭至圣先师释奠礼”正在举行,这让人们从中领略了“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华夏礼乐文明的神圣和庄严。这是正定连续7年举办的祭祀孔子释奠礼,是河北省举办最好、坚持最久的祭孔活动,也是弘文中学坚持特色办学,“弘扬儒学,读经诵典,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缩影。

  让目标树起来

  追本溯源 弘扬国学

  古城正定,2300多年来一直是郡、府、州、县治所,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塾馆教育,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浮,始终是历代北方文化重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了辉煌灿烂的“古郡传奇”。白居易、欧阳修、文天祥等历代文人雅士都曾在正定留下过光辉诗篇。正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他们共同见证了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繁华兴盛。

  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上,一位从教四十多年的老教育人——吴传君,在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探寻和思考中,为自己找到了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创办了以传统美德教育为特色的弘文中学。校长吴传君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对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情有独钟,1996年将学校命名“弘文”,就决定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古代圣贤的诗词典章中充满了传世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大贡献,影响遍及全世界。儒家的这些光辉思想,用以教育,可培育桃李满天下;用以执政,可治国安邦;用以经商办企业,可让经济社会兴旺发达;用以修身齐家,可家和万事兴。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糟粕与精华混淆,伦理与道德日下。一位学者曾说,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种种危机,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自私自利的西方价值观泛滥的结果。而孔子所倡导的“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伟大思想,是解决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最有效的道德处方。弘文中学敏锐地抓住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建校伊始就将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1999年6月,中共中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更加坚定了弘文中学弘扬国学,践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信心。2002年10月,弘文中学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先学做人,后做学问”的办学理念,弘文中学的传统美德教育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弘文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先哲的思想教化学生,用圣贤的言论规范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为知书达礼,文质彬彬的“四有”新人。

  让师生读起来

  书声琅琅 风雅校园

  弘扬儒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很适合通过阅读活动来进行。朗读使得文化得以传承,社会得以进步。奠定鲁迅先生深厚文学底蕴的正是琅琅读书声;教育家朱熹强调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曾国藩《家训》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读,是感悟的前提;读,是理解的过程;读,是继承的开端。

  弘文中学确定了在诵读过程中要把握“五个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与诚实守信教育相结合,与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教育相结合。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学生读一些体现儒家思想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启蒙读物,高年级学生读历代圣贤的名言、警句、名篇,特别是《论语》,贯穿弘文学团读经诵典的全过程,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虽有些晦涩难懂,但琅琅上口,稍加点拨就能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论语》时,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忠孝仁义为核心,分立志、修身、治学、交友、孝悌、诚信等专题,进行有针对性诵读。在读的方式上,形式多样;在读的内容上,由浅入深。在琅琅读书声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受到美感语言、深邃思想、高尚情操的熏陶,朗读、听读,都成为一种生动愉悦和高尚精神享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诵读,喜欢诵读,是学好传统文化的关键。弘文中学以“让校园弥漫书香,让学生拥有书香童年”为出发点,有意引导师生在诵读时运用儒学经典,为生活添一些儒雅,在运用之中显乐趣,运用之中添风采。比如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情况时,有的学生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年龄,此时老师可含蓄地批评说:“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在谈论学习态度与过程时可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强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此慢慢训练,学生们也时不时跳出几句“子曰”来。一学生看到另一学生拾金不昧,会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表扬。在潜默移化中,让学生走进儒家经典,让生活充满书香。

  让思想动起来

  触动心灵 省身自强

  眼下社会上的一些低俗顺口溜和小物件在学生中“潜伏”流行,而且孩子们还以会得多、懂得多、说得流利而骄傲自豪。“这是一种不良现象,对孩子是一种思想上的侵袭,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如果没有优秀文化占领学校主阵地,不良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对孩子们造成不良影响。”作为一名资深教育人,吴传君亲身经历过马振扶、黄帅、张铁生等事件,耳闻目睹过知识被抛弃、人才被摧残、师道尊严被践踏的血淋淋的事实,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办好教育的定位有着清晰的思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并非仅仅是让学生背过几条名言警句,更重要的是要让传统美德入脑、入心。

  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借助课堂主渠道,实施了“铸德工程”,习传统美德,铸高尚品质,将“传统美德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实践之中。弘文中学组织编写了自己的校本课程,精选文章按不同年级安排相应内容,相应课时,由相关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讲解渗透,并在期末考评中占有一定比例,以检查学习效果。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等学科,都有传统美德因素,融入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把“大”道理讲“透”了,把“空”道理讲“实”了,把“死”道理讲“活”了。如校本课程《可家的家乡》中历史名人一节,秦汉时期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云、金元名医李杲、宋代大将高怀德、工程学家怀丙、元曲名家白朴、“四部尚书”梁梦龙、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北洋三杰”王士珍都是正定人。“据史志记载,仅明清两代正定文武进士就达118名,见于史料的文人达170多人,”这些名家故事和统计数字,足以增加学生作为正定人的自豪感。再如政治课《文化生活》中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时,教材中的例子不够充分,就再例证: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司马迁身受腐刑之苦而著成《史记》。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接受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洗礼。

  榜样示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一方面充分运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吴传君艰苦奋斗,勤俭办学,身体力行,堪为楷模。“弘文中学水龙头没有常流水,电灯没有常明灯,桌凳完好率百分之百。掌管着弘文几千万的资产,自己连一张名片都没有,有客人索要名片,就剪一片废纸盒写上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送给客人。”小学部校长吴婷如是说。再如县委、县政府在各行业中评出的百名优秀人物,正定农村好青年的优秀人物,还有弘文中学每年评出的“十佳教师”、优秀学生等,均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更是践行传统美德的示范,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发现榜样。鼓励学生搜集古今资料,联系学科学习,将传统美德进行具体分类,在搜集分类中扎根学生心田。如孝敬父母类:孔子“百善孝为先”;墨子“孝,利亲也,以亲相爱”;太后常病,汉文帝刘恒“衣不解带,三年,奉养无怠,仁孝闻天下”等。民族气节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等。尊师重道类:子贡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等。立志勤学类:韦编三绝,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借光等。敬长知礼类:扇枕温衾,虚席以待,倒履相迎,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还有自强不息类、诚实守信类、谦虚礼貌类、知荣明耻类、见义勇为类等等。榜样示范,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通过独创的省身日记、省身生活会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弘文中学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创新了写省身日记这一新的教育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周写二至三篇省身日记,感悟生活,反省自己,体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充分展现,对照圣人典章,反省自身言行,以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李珍同学在参观完正定文庙后写道:孔夫子高尚的品格,精深的学识,如万颗火种抛撒在我们心间。赵月环同学在学习《论语》后,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入太庙,每事问”等名句感受很深,在日记中分析了这些名言对于自己处理同学关系,如何努力学习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王永波同学的《为母亲洗脚》表明,孝敬父母的观念已熔铸在学生的灵魂中。写省身日记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道德再实践的过程,它督促学生遵循传统美德,养成良好习惯,也使中华传统美德观念深刻熔铸于学生的灵魂深处。如果说“省身日记”只是学生的个体体验的话,那么每两周一次的“省身生活会”则是个体体验的交流互动。37班主题为《说贡献,找差距》的省身生活会上,同学们诚恳地谈到了自己在各方面与别人的差距,反省自我,树立信心,鼓起干劲。38班《谈助人为乐》实质上就是对“仁爱”思想的生活化、现实化。40班《我的横山岭之行》是对“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切体验。在生活会上,师生们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差距,看成绩,讲团结,扬正气,谈体会,听心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化对传统美德的价值认识,锻炼其道德思维、道德判断能力。

  让校园靓起来

  文化立校 潜移默化

  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场所。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课程,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园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至完美。”行走在弘文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出浓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学生时刻感悟、理解、思考着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大处着眼。弘文中学整体规划科学,有寓意。西校区的整体规划是对称中有参差,参差中有对称,大成坛与范公亭对峙,致远阁与明志楼隔路相望,中有状元桥相勾连。东校区整体简洁明快,犹如田园牧歌。文化长廊,150米长的紫藤花架,正像两首演奏着的轻音乐。从“梅苑”到“竹坊”,连宿舍楼的命名也是充满诗情画意。校园显眼处还书写了儒家经典或设有相关的橱窗。这些优美的环境都给受教育者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小处着笔。弘文学团校园“面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皆传情”。吴传君手书的校长训谕“立修齐志,读圣贤书”8个大字镌刻在教学楼门庭上,教学楼大厅正面墙上的“忠孝仁义”标语和东墙上48幅孔子故事连环画,以及各个教室门口的《论语》条幅,把教学楼装点得古朴典雅。宿舍楼过厅的6幅宣传画:孟母断杼,管鲍之交,张良拾履,程门立雪,车胤集萤,孙康映雪时刻激励着学生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交友。致远阁墙上装饰的“轻声细语显淑女气质”、“谦恭礼让展绅士风度”的彩色标语,鼓励学生们向绅士、淑女方向修养。校园墙上“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读诵先哲经典,效法圣贤德行,改良社会风气,净化个体心灵,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等口号,烘托了传统美德教育氛围。翠微湖边石碑、石凳上镌刻着“修辞立诚”、“行己有耻”、“敏而好学”、“言而有信”等格言警句,让学生在湖边赏鱼时也能受到传统美德的熏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脍炙人口名句的范仲淹,经宋史专家方健研究考证,认定其确切出生地是河北正定!以校长吴传君为秘书长的正定文化促进会积极呼应,2007年6月,弘文中学在校园翠微湖建起了范公亭,迎请范文正公魂归故里,亭内设置范公像,供师生瞻仰,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

  文化育人。按照传统美德教育的“五个结合”,针对学生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漫画大赛,展示出对传统美德的新的诠释。传统美德小报比赛,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想象能力。“美德论坛”活动,坚持每周一个主题,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进步,着眼祖国发展。“学《论语》,讲修养”系列讲座,全体老师轮流进行,演讲声情并茂,既有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兴趣盎然,有效地吸收、内化、升华。特别是创办了《弘文学刊》,出版了传统美德教育专辑,不仅精选了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大部分条目,还收集了朱子治家格言等儒家经典的语录,并对某些语录进行了解释和论述。教师的国旗下讲话,班级学习践行的做法,学生践行中的感受,都在学刊上发表。学刊既是全体师生学习传统美德理论的阵地,又是交流心得体会的平台。一位已经毕业的女生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已毕业,但我忘不了母校如此美好的校园氛围,我的心灵受到的震撼和洗礼将使我受益终身。”

  让行动跟上来

  落实细节 讲求实效

  要取得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传统美德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使学生进一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该校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6年至今,该校每年都组织师生参与在县文庙举行祭祀孔子释奠礼,每年教师节都要隆重举行祭孔拜师仪式,师生拜孔子,学生拜老师,新教师拜师,严肃认真,庄严郑重,让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组织清明、端午、中秋等纪念活动,布置德育作业,体验爱国情感。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七一”西柏坡朝圣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在革命先烈身上的充分展现。“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也是一个认识、理解、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过程。古诗词演唱会、朗诵会,学生们吟唱中华文化瑰宝,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陶冶情操,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五个一”活动,把传统美德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每日一读、每日一歌、每日一句、每日一讲、每日一省,使传统美德教育如轻风细雨,点点入地。

  最让吴传君自豪的是弘文中学的常山战鼓队。常山战鼓,是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于一身的优秀民间艺术。弘文中学于2005年将常山战鼓定为校本课程,派专人走访民间艺人,挖掘整理出常山战鼓校本教材,并成立了由200名师生组成的常山战鼓队,投资十几万元,购置了鼓钹、服装、旌旗等。音乐课练习鼓谱,体育课训练敲鼓。弘文中学常山战鼓队自组建7年以来,多次参加省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文体活动,2010年农历二月二日,在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组织的北方鼓乐文化展示大会上,弘文中学常山战鼓队代表河北省参赛,战胜了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京等省市的鼓乐代表队,摘得“金鼓王”桂冠,从而成为“天下第一鼓”。

  2008年弘文中学常山战鼓队参加了奥运圣火的传递,在天安门广场为北京奥运会擂鼓助威,展示了正定人民的风采,并为正定县申报常山战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弘文中学常山战鼓队参加上海世博会为期7天的河北周“中国龙——京畿神韵·激情河北”巡演活动,向世界展示了燕赵文化的独特魅力,凸显了弘文中学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

  把责任担起来

  薪火相传 任重道远

  弘文中学自建校以来,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己任,用先哲的思想教化学生,用圣贤的言论规范学生,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笃行忠孝仁义;引导学生“立修齐志,读圣贤书”,牢记礼义廉耻,使伟大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蔚成风气;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比比皆是;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屡创佳绩。学生外出参加各种集会,学生离开时,不会留下一片纸屑,经常受到组织者的夸奖。师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受到馆长赵贵士的称赞:“弘文的学生最有礼貌,学习最认真。”2005年暑假,部分师生参加朝鲜国际中学生夏令营,营员们的文明谦让,礼貌待人,受到代表团团长石家庄市王刚副市长的高度赞扬。

  弘文教师谈吐儒雅,文明大方,敬业爱岗,业务精良,关心学生,善待家长,团结奋进,积极向上,学校形成了一个老师认真教,学生快乐学的良好局面。高中部校长张辉的一句话从侧面印证了弘文传统美德教育的正确性,“看到08年奥运会后,全国掀起了国学热,今天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布世界各地,我们由衷地敬佩吴校长对时代脉搏把握之准确,教育思想之超前。”

  努力终有回报。弘文中学以其严格的管理、特色的办学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004年,承办了正定县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2006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民办教育明星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占地21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在校生5000余名,教职工400多人。学校也由最初单一的初级中学,逐渐发展为涵盖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教育培训部的教育学团,成为古城一所名副其实的优质教育学校。就在笔者即将交付文稿之时,从教育部传来喜讯,正定县弘文中学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弘文学团也将在吴传君的带领下,立足教育,植根沃土,坚持特色,造福桑梓,为建和谐校园,创百年名校而继续走下去。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2-4-25/103235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