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夫尔 赖群阳
“短短两年时间,没想到这些孩子变化这么大,学会表演这么多节目,学习劲头这么足真令人欣喜。”日前,在新疆喀什市第18小学,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从一楼到四楼,逐个教室看过之后高兴地说,“这与我两年前来看到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变化,得益于深圳市实施的教育援疆“细胞工程”。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深圳市确定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自治县。按照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确立的“民生优先”原则,深圳市提出:“教育先行,内涵并重”,决定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全面“激活”受援地的教育“细胞”。
“深圳速度”:仅用6个月就建成一所学校
“我去内地做生意才几个月,我回来一看,儿子读书的学校已经变了模样,原来破败不堪的校舍不见了,一座新学校矗立在我面前。”买买提·尼亚孜是喀什市民,“这么短时间就建起了一所学校,‘深圳速度’名不虚传啊。”
让买买提·尼亚孜大吃一惊的学校正是喀什市第18小学。这所学校建于1983年,有2008名学生,维吾尔族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98%。由于占地仅3亩,学校没有运动场,也没有水冲式厕所,教辅用房和实验室只能用地下室,学习条件特别艰苦。
2010年5月,深圳对口支援喀什市不到一个月,深圳就决定动手重建这所学校。从6月奠基到12月交付使用,深圳仅用了6个月就完成建设任务。2011年3月7日,孩子们背着新书包,开开心心走进新教室。建设这所学校,深圳市投入资金3571万元,这是全国教育援疆第一所投入使用的学校。
“儿子的新学校,有了塑胶运动场,还有水冲式厕所,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买买提·尼亚孜兴奋地对记者说,“儿子最高兴的还是深圳来的老师,教课很有意思。”
为了加快推进受援地学校软硬件建设,2013年深圳援疆计划将启动深圳喀什教育园区项目,预计总投资26847万元。同时,启动喀什市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5947.31万元。这样的投入力度,无疑是“大手笔”。
“深圳红”:支教教师既当教师又当专家
“支教老师们红色的衣服是校园里最亮丽的色彩。”在喀什市第28中学的校园里,与其他老师不同,穿着红色衣服的这些教师是从深圳来的,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为“深圳红”。
“教育要健康发展,得关注到教育的每个细胞。”郭雨蓉说,“教育援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为受援地培养一批师资,当地不仅师资短缺,而且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人支教,全家援疆”,已经成为深圳人的自觉行为。深圳教师报名支教异常踊跃,选拔十几名,往往上百名教师争取。今年初福田区景鹏小学韩世国、张铭夫妇自愿主动报名赴喀什支教,夫妇俩现在在喀什第18小学任教,5岁的孩子在喀什上幼儿园,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0年5月,深圳率先派出30名教师组成了支教队。与一般的支教教师不同,深圳派来的教师被赋予“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顶岗教师,另一个身份是教研员。
“这些‘深圳红’的到来,不仅顶岗代课,而且把我们的教研队伍带了起来。”喀什市第28中学校长周新华告诉记者,“他们主动培训教师,给管理层授课,开讲座等,毫无保留。”
信息技术应用课原来在喀什市第28中学很弱,深圳市南山区的支教教师童宇扬来了之后,这个状况得以改变。“我先举办了个讲座,然后上示范课、研讨课。”童宇扬说。童宇扬还带了4个徒弟,青年教师蒋婷是其中之一。在童宇扬的指导下,蒋婷学会了分环节讲课,让学生动手制作电子报。蒋婷说:“现在我上课,学生特别喜欢听。”
作为喀什市第11中学校长,谈起深圳支教教师,胡冰是赞不绝口。“‘深圳红’抓教研,有优势又有特色,10位‘深圳红’,每人带3至4个老师,学校的教研一下子就上了新台阶。”
“深圳纽带”:手拉手让两地建立割不断的联系
“我们要对这些学校进行表扬,他们主动为对口支援做了很多事。”郭雨蓉所说的学校,是派出支教教师到喀什市第28中学支教的6所学校。(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