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葳 张婷 沈祖芸
虽然位于新课改先锋区域的上海市,而且只有8所公办普通高中,但长宁区的高中教育也曾面临发展瓶颈。
曾经,由于缺乏对整体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的设计,“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高中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
曾经,高中评价紧盯中考录取分数排名,学校关注、看重的只是自己是哪一级的学校。
2009年,长宁区“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项目”申报获批,次年列入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之列。改革之路走了不到3年,从分层到分类,长宁区的高中变了——
以“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为依托,8所高中8个样,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个性。评价学校不看分数排名,校长们以把学校办出特色为荣。
区域推进,“推土机”模式见效应
“现在搞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都是一步赶着一步,想停下来都不行!”采访中,不少校长向记者提及每月一次的“过堂”,指的是上海市“区域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行动研究”实验学校推进工作月报和例会制度。根据制度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实验学校例会,谈进展,说问题,提思路。
“这场改革进程中,没有‘旁观者’。”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夏惠贤将改革推进的模式形象地比喻为“推土机模式”,让区内8所公办高中都动起来。
以前,每到大学自主招生季,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总能听到一种声音,说高中毕业生综合能力差,面试中一遇到学科综合的问题,就拿不出解决办法。“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高中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难道只是应付高考?”
高中教育成了升学预备教育,缺乏明确功能定位,缺乏多样化办学特色,一度成为高中教育的通病。多样化不是难题,而是难题的解决方案。只是,该从何入手?
改革契机适时而来。
(下转第三版)
■改革者说
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陈志奇:探索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好经验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长宁区建立了高中多样化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灵活的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深化了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内涵。目前,8所高中结合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学生需求和办学体制,在高中多样化特色教育发展探索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总结借鉴。
■专家说
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改革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
“区域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长宁区高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区内8所高中一直着力于学校特色建设和“主题轴”综合课程设计。从长宁区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他们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第一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自己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