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办学生终身受用的教育

[db:作者]  2012-06-04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题记: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吕氏春秋·本生》 校啦啦操队获全国锦标赛中学组冠军 素养教育·石语 学校管乐团赴欧洲参加国际比赛 校训:守正出奇

  江苏省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是于2003年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目前,共有初、高中部6个年级、56个班级、2766名在读学生。

  建校9年来,学校奉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的办学宗旨,恪守“守正出奇”的校训,秉持“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办学特色,追求“山—挺拔沉稳,水—秀丽灵动;东外学子,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学子培养目标,弘扬“同心同德,尽心尽责,自尊自强,共存共荣”的员工精神,形成了“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的优良校风。办学成效卓著,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学校深入实施素养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分、高能、高素养的优秀学子。学校管乐团荣获荷兰国际音乐节表演金奖,健身操队、棒球队、花式跳绳队、篮球队、合唱团等社团多次在各级比赛中夺冠;学生们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美术、书法、演讲、征文、科技等竞赛中屡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建校以来,学校每年中、高考成绩均名列全区第一、全市前列,被外界赞誉为“东外奇迹”。

  学校先后获准成为了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学校、江宁区首批特色学校。

  2011年,学校因素养教育特色显著,在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评选中,被评为首批“全国百强特色学校”;2011年12月,学校因阳光体育锻炼开展持久有效,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中学代表应邀参加了在福建泉州市举行的“全国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研讨会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学校的发展源于对素养教育的校本思考与实践。

  教育主张:从“素”出发,以“养”为道

  理想的教育需要教育的理想来追求,教育的理想更需要理想的教育来实现。素养教育是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坚守教育理想九年创业、九年求索的教育经验、办学思想的积淀、提炼和完善,更是基于校本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实践和理论发展。

  素养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

  要说明什么是“素养教育”,不能不先说说“素养”一词。

  1.素养一词为中国所独有,由“素”、“养”二字合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属性。“素”本义是“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或未染色的丝绸”,具有“本来的、原有的、本质的、本性的”等含义,又引申为“日常的,平时的,一向的”等义项。对教育而言,“素”便是生命所拥有的天生潜能,正是“素”提供了“养”的基本凭借和发展可能,同时也表明素养的形成需要“平时”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养”本义是“放牧羊群”,引申为“养育、培养、养护、修炼”等行为实践和由此达成的结果“教养、学养、涵养、修养”。对教育的启示在于,养是生命情感及时间上持续投入的关照行为,是素养形成的最根本方式和状态。

  2.“素养”与“素质”并不等同。“素质”往往是先天生成和后天练成,后天方面也更多体现为某种知识、技能的具有;而素养是慢慢养护和修养而成,是人的趣味、品质、个性、思想、心胸、情怀、创造力等精神层面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直达灵魂的内在修为,更具人文精神、人格意义和心灵指向。有素质并不等于有素养,当前,食品安全、交通灾难、金融乱象、诚信危机、人心冷漠、专家失德等现象的出现,并不都是由于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而主要是因为他们道德、责任、良知等人性素养的严重缺失。当然“素养”离不开“素质”的基础,“素质”经由心灵的涵育转化,也可由“知”到“识”、由“技”到“能”、由“才”到“品”地升华为“素养”。所以,“素养”一词比“素质”内涵更丰富,更能体现教育和修行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规律和生命价值的无比敬畏,对高贵的心灵世界的无限追求。

  从“素”出发,以“养”为道,唤醒生命潜能,养护个性品质,提升心灵素养,激发主动生长,促进和谐、充分地发展。这种从生命的原点出发,以建构在中国传统四养教育“性、正、志、德”基础上的新素养内涵——潜能禀赋、思维智识、意志品质、内心秩序——为基本素养内容构成,依循“自我教育”法则和“不教而教”法则,透过教师的“尊重——引领——协助——解放”这一基本教养路径,来唤醒学生的主动成长欲求、向上发展本能和才华示现模式,帮助学生达成生命内部能量的顺畅流淌和良性滋长,以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就是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所理解和实践的“素养教育”。

  “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该校一种理论构建及实践探索,也体现和传承着我国古代极为重视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教育思想和文化特性。素养教育理念的形成与逐步完善,使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有了自己鲜明的教育主张,有了自己的教育追求,明确了要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系列重要问题,也逐渐构建和充实了学校教育的理论实践体系,为学校教育铸魂,引领和涵育着师生们成长发展,推动着学校向更高层次稳健跃进。

  价值追求:关注学生心灵世界的完善程度

  素养教育以“涵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办学宗旨,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分数高低,更看重他们心灵世界的完善程度;追求的不只是部分学生的优秀和升学,更在乎每一名学生的健康且充分的发展;着眼的不是学校一时的名利,而是学生一生的幸福。让学生成为爱学习、爱生活、有理想、有胸怀、有情趣、善思考、能创新的人,引领学生在自由、自主的发展中去获得幸福的方法和途径,迈向美好的生活。育人为本,做有理念、有良心、有品质、有生命力的教育,是素养教育的价值追求。

  这种价值追求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们经历了一番理性的思索、良知的叩问和思想的顿悟的结果。

  1.向思想更深处漫溯。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古希腊柏拉图说教育就是“唤醒沉睡的灵魂”,关注人的内心成长,由蒙昧转向睿智、澄明;法国思想家蒙田在《论儿童的教育》中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获物,也不在外表的炫耀和装饰,而在于修饰和丰富他的内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个有才能有真本事的人。”罗素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获得爱和幸福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漫溯教育长河,从孔子到陶行知,从卢梭到杜威,都通过“教育即生长”这个论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学校一班人在对话古今大师、经受思想洗礼的同时,也逐渐明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树人”,是促进人的成长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培养学生一生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

  2.从现实惨淡处转身。放眼周边各级学校和整个教育界的现实,不少学校把教育简化为单一的教学,把质量等同于显性的分数,把高升学率奉为教育的成功,通过严管苦练、加班加点等“汗水加时间”的高耗方式在苦挣分数,渴求好的考试成绩和高升学率来赢得认可和赞誉,无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忽略了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个体存在和群体发展,用一种模式禁锢所有人,用一把尺子衡量着各类人。学生在分数的获取和竞争中耗尽了心力、压抑了个性、泯灭了创造力,内心充满自卑、焦虑、苦闷和挫败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一班人痛心地感受到,这种狭隘片面、急功近利的教育是短视、错误甚至罪孽的,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本义,于是他们毅然转身寻觅充满人性与良知、真正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3.朝前景光明处行进。通过对素质教育思想理论的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他们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教育的方向和愿景。不过,在推行中,他们又遇到了难题和困惑:素质教育理论先进丰富,但在如何实施推行方面却很少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和成功的样本,而且无法绕开考试、升学这一关。现实中曲解、浅行、敷衍的现象还较严重,有喊喊口号只做表面文章的,有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减少一些学业负担的,有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一些表演才艺的,有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走出校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的,有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放手不管、任学生自由活动的等等;即便是一些真心实意认真践行素质教育思想的学校,也还存在着重课外轻课堂、重技能轻素养、重亮点轻全面、重热闹轻内涵、重活动轻课程、重速成轻发展、重模仿轻探索的现象,实施的层次还较低,走的还是附加式、改良式、局部式的路子,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还是处在隔离的、零散的、随意的状态,没有整体的全面的落实。然而,东山外国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还是从对素养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中看到了无限美好的前景,决心脚踏实地地来探寻、来创新,走出一条基于校本践行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实践智慧:激发每个人向上向善的本性

  素养教育理念在养,方式在养,过程在养,“养”是素养教育的显著特征和实践途径。养出学校好的风气、好的文化、好的生态、好的质量,养出学生好的习惯、好的品格、好的人格、好的学问、好的能力、好的身体、好的志趣、好的个性,以养为道,顺其自然,行其当然,成其必然,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

  如何以养为道呢?

  1.学生是成长和发展的主体

  尊重主体是教育的真情怀,学会放手是养的大智慧。素养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很鲜明的“儿童立场”,蹲下身子倾听学生,敞开心扉信任学生,教师敢于放手、巧于示弱、善于激励,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给学生自主的权利,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采用尊重、引领、协助、解放等教养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由生长和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成为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同时,真正成为成长和发展的主体,使学生的发展有方向无框框,有底线无上限,有起步无终点,教育呈现出自由和谐、活力无限的生态。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数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培养学生学习力为核心目标的高效课堂改革与建构,形成了充实活跃、生命律动的“素养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宰和主角,他们自主设计、自主研学、自主展示、自主评价,每堂课黑板上都呈现着满满的“我的问题”、“我的疑惑”、“我的发现”、“我的收获”,内容学生可以决定,作业学生可以选择,试卷学生可以参与出题。学会“学”、“问”、“思”、“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力。在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总支、班委会管理作用的同时,还成立学生校务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各类志愿者组织,让从班级、宿舍、食堂到校园内的环境、秩序、纪律、安全、服务等各项事务都有人管理,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人人都做班级、学校的主人,量化考核和各项评比标准与执行都由学生完成,管得及时,管得用心,管得成功,在管出成效的同时也管出了能力、智慧和快乐,学会了合作与担当。

  (3)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好的学校一定是活动开展得丰富精彩的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如:爱心义卖、校园达人秀、英语节、艺术节等,让学生自己策划筹备、自己组织分工,自己表演实践,在活动中开启智慧、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磨炼意志、增进友谊、学会合作、提升审美、懂得规则、体验成功,在“知、行、情、意”的统一中锻炼成长。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事实证明:只有教师蹲下去,学生才能站起来;只有教师退后面,学生才能走上前;只有教师做观众,学生才能成主角。以养为道,尊重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精神有自己成长和表现的时空,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主体的尊严、力量和价值,才能自由地、充分地表现着自己,锻炼着自己,形成着自己,享受着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2.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

  (1)教育要从学生出发。每个学生生来都有自己的潜能禀赋(即“素”),在进入校园学习前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学习中学生会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教育就是要把潜在的人性和智慧调动起来,焕发出来,给人的自我实现提供可能。所以素养教育从学生的生命原点出发,激发生命潜能,激活生活积累,激荡心灵世界,激扬个性特点,恰当地定位教育教学目标和选取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和需求,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状态,从而达到养的效果。

  (2)教育是学生的主动生长。生命赋予了每个人向上向善的本性,生命始终充满不断探寻、不断生长的力量,是花就要绽放,是鸟就要飞翔,是河就会流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所以,以养为道,就是保护、顺应和促进这种成长的能量,不压抑、挫伤、阻碍学生的主动成长,道法自然,把教育看作林业,将受教育者看作一棵棵在良好教育生态中不断自然生长的树,用心养护,真情付出,激发其潜能与活力,用爱与智慧滋养出其生命的蓬勃与美丽。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体验着成功,收获着自信和快乐,就会不断增强他们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能动的状态,教育就逐步走向自我生长、不教而教的理想境界,因为一个已经被激发的生命,会自主自发地时刻去体验,去感悟,去分享,去创造,去自我实现。

  (3)教育应该循序渐进。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成长具有阶段性和阶梯性。所以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计划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针对不同年龄时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比如:对于初一、高一新生,学校主要是采用强化式严格管理和教育,从“穿好衣、走好路、吃好饭、做好操、睡好觉、上好课”几方面严格要求,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学校的管理和文化,开启自己美好的学习生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各种素养的培养再采用不同的方式途径阶梯式循序推进,逐渐由规范约束到引领协助再到基本放手,达到“规范而自由”的理想状态。

  (4)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素养教育以长远眼光及平和心态看待教育,能包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注重教育文化场和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在无声无痕中潜移默化地育人;还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追求,引导其主动修行内化;更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指向未来、“为美好生活做准备”的重要活动,不急功近利,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今天的教育行为。

  3.有个性的世界才足够精彩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这句话说明每个人的个性禀赋是生来有异的,同时也正是差异造就了世界的缤纷美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也从科学理论角度告诉人们,每个人的智能特点是各有所长的,同时人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所以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努力创造条件和自由,保护和促进学生才能个性的多元发展。现代教育整齐划一的规定和大一统的教学,特别是分数至上的评价制度,很难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专长得到充分发展。素养教育在以养为道的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这一学生成长的主阵地、主渠道成为学生才华展示、思维碰撞、思想交融、智能发展的乐土;成立多个兴趣小组和活动社团,开发、开设上百种贴近学生实际和需求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竞赛,给学生创造锻炼展示的机会;针对一些有特别专长的学生,还专门聘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培养;全面改进、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创造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条件。

  4.校园是潜移默化的育人场

  学生的素养,不仅是课堂培养出来的,更是环境、文化熏陶出来的。学校素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构建立体的校园育人场,营造出学生成长的最佳生态区,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这种养护的效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潜移默化,深入持久,融入血液,渗入灵魂,是以养为道的高境界。

  学校里师生员工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包容、亲切的人际关系,乐观开朗、奋发向上、追求卓越、互帮互学、热爱阅读、乐于钻研的良好氛围,本身就是很好的育人场。校园内整体设计、精心布局的环境设施,是学校核心文化独具匠心的物化、活化,在赏心悦目中无声地浸润着大家的心田,启迪着师生的思想。校门口巨型泰山石的正反面分别镌刻着校训“守正出奇”和校风“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清、慎、勤、忍”君子四德以浮雕形式呈现,各类建筑物以“养”命名,廊道楼壁上分别呈现着学子目标、16字员工精神、蕴含着学校“鹰雁”文化的校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99个不同书体的“养”字,52盏路灯上的素养教育细节,散布于校园各处28块大石头上的素养教育箴言,无不渗入全校师生内心,成为大家的精神力量、价值追求和行为指南。

  建筑设施上最突出的是学校的廊道文化。教学楼每层廊道上都有素养细节的大拇指激励的温馨提示,每个班级、年级以及学生会、团总支都有一块文化展示和宣传的专栏,廊道上悬挂着师生们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剪纸、摄影等作品,还有各类获得表彰的师生照片和简介。尤其是一层一个主题的十大文化长廊,如:金陵文化长廊、思想文化长廊、航天科技长廊等,更是令师生们流连忘返,受益匪浅。

  校园绿植中特征最鲜明的是近300棵品种齐全的校树——桂花树,让校园也变成了香气四溢的桂花园。最大的一棵桂树王已有近200年树龄。每一棵桂花树都有班级护养,还成立桂文化研究团队,开发桂文化校本课程,在人与树的生命关照中共生互养。校有嘉树、大树,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有了独特的育人载体,能够做有香气的教育,育有香气的灵魂。桂花树清逸淡雅的气质、质朴贞定的品格、美丽动人的传说、蟾宫折桂的寓意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沁润人心,树人品格,具有深远的育人功能;学校每次表彰师生,还以丹桂、金桂、银桂等冠名奖项,并给获奖者佩戴“桂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专门邀请了国内一流音乐创作、制作力量联手精心打造了校歌《鹰雁之歌》和学校素养教育主题歌《让素养伴我们向前》。校歌由我国著名词作家蒋开儒先生和该校校长张景彪作词,青年作曲家赵汀作曲,江苏省青年歌唱家朱虹演唱,亚洲爱乐国际乐团伴奏,著名音乐人万小元合成;素养教育主题歌由张景彪校长作词,著名作曲家赵连第谱曲,青年歌手王新燕演唱。创作人员多次亲临校园,与广大师生座谈交流、激情互动,深入的了解、真切的体验让他们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写出了最能体现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也最能代表全校广大师生心声的校歌、主题歌,让素养教育在广大师生的真情传唱中更加深入人心,让校歌、主题歌成为全校师生心中一生回荡的美好旋律和永远的共同语言与身份标志。

  素养教育的实施,使校园充满活力,洋溢快乐,生机无限。一张张快乐成长的幸福笑脸,一封封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充满怀念和感恩的来信,一句句家长们发自心底的感激和赞美,一批批领导、专家的考察和肯定,一次次学生们在国内外各种比赛和表演中所表现出的令人钦佩不已的高素养和捧回的大奖,以及学校越来越富有内涵的良性发展,无不证明着践行素质教育、实施素养教育的正确与成功。素养花开,美丽而芬芳,诚如学校校歌所唱:“我们校园,满园芬芳,满园丹桂,满怀对生命的敬畏,我们一起真善美;我们校园,阳光明媚,满园素养,满园高贵,满怀对信仰的忠诚,我们同时代一起飞!”

  追寻着教育的理想,实践着理想的教育,办学生终身受用的教育,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正走在幸福的路上。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2-6-4/106747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