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校区里的老房子

[db:作者]  2012-06-06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张兴华 宋守君

  “到了济南,就要到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去看老房子!”这成为爱好古建筑文化人士的共识。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踞泉城济南东郊,西倚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园之“新”,得之于现代建筑元素的充盈,校园内山水相依,楼亭隽秀,处处洋溢着灵动的现代气息。然而,信步于建大校园,扑面而来的文化厚重感,却让人深切感受到历史在这里延续,文化在这里聚焦,“新”与“老”在此实现了和谐奏鸣。

  芬兰建筑师埃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建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走进一所大学,洞察建筑,从中亦可望其抱负和内涵。百岁老屋与新校相伴而生,这还得从“远道而来”的民国老别墅谈起。

  上世纪初,一位德国著名建筑师定居济南,他博中西建筑所长,在经八纬一路亲自设计建设了一栋私家墅院。自此,西洋柱式与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老别墅蔚然一景,见证了泉城百年的历史沧桑。时光斗转至2009年,城区改造拆迁,老别墅的命运牵动着众多市民的心,因为他们不想再一座“济南老火车站”在隆隆推土机声中凄然倒下。

  “古建筑保护,上策是原址保护,中策是异地重建修旧如旧,下策是声像遗存,我们有责任在老别墅保护方面做些工作”,山东建筑大学党委书记王崇杰教授如是说。

  如此大体量的古建筑,要远距离移建,国内尚未有先例。从动议到动迁,政府支持、市民期待,建大人自信地敢为天下先。这种自信来自学校对古建筑保护的责任担当,出自其在土建学科的坚实底气。该校工程鉴定加固与改造团队已成功平移过临沂国安局、济南宏济堂等多座建筑,平移整体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3月1日,在媒体长枪短炮的追踪中,在市民啧啧称奇的欢送中,这座老建筑“坐”上了“平板车”,在茫茫夜色中历时13小时,穿城而过28公里后,栖息在了它的新家——建大新校区。平移建筑,更平移了历史,建大这一壮举,也为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

  与老别墅比邻而居的,是一座德式风格的石质建筑,取名“凤凰公馆”。它原本是位于济南普利门的一栋石质别墅,曾做过侵华日军的情报机构和济南市电话局,历经了100多年的风雨洗礼。走近看时,我们会发现每一块石砖上都用毛笔涂着编号,密密麻麻,却是井然有序。2010年,为了保护在旧城改造中面临拆迁的这栋老房子,建大艺术学院师生在原地将这座公馆建筑一一编号拆分,并运到新校区进行异地重建,修旧如旧,保持了古建筑的原生态。

  沿凤凰公馆一侧的雪山东麓北行,依次能看到全木质结构的雪山书苑、胶东原生态民居海草房、以木鱼石和黄百草为主构建的岱岳一居……这些建筑以其“老”的历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的蕴含。每一栋古建筑都是一处“活着的博物馆”,其间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山东建大充分开发建筑景观文化资源,将老别墅开辟为建筑平移技术展馆,而凤凰公馆也有幸得到该校姜波老师的捐赠,建成了中国高校首个房地契博物馆。岱岳一居在其“原生态尚显粗糙”的外表下,一座智能电网、智能建筑即将诞生。这些老房子已成为学校传承建筑文化、开展专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当然,学校对于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还不止于此。近年来,山东建大积极传承海纳百川、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学理念,推进诸子先贤进校园活动,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墨子、颜子、曾子、鲁班、毛遂等先贤雕像和梁思成等学术名家的雕像落户校园,名人雕像的诚朴厚重与仁山智水的建大校园相得益彰,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氛围。(作者分别系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2-6-6/10782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