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乐
据报道,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考试时,一名上海考生因比准考证上规定的截止进场时间14点45分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拒绝其进入考场。考生母亲又是求情又是下跪,考生本人还有翻墙的过激行为,但最终仍未能获准参加考试。
此事引发了网上网下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考试规则应该人性化,可以适度允许迟到考生进场;但更多人则支持规则优先,认为必须按规矩办事。
每年高考的每场科目,总会有考生因各种原因迟到,而被拒于考场之外。对于考生来说,这当然是件极其遗憾的事情。然而,面对形形色色的迟到原因与表现,光靠感性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试想,如果迟到2分钟被允许进场,那么迟到2分零1秒的,以及进一步以此类推的,又当如何处理?
身为考场工作人员,对迟到者“冷酷无情”,只是因为他们肩负维护高考安全、有序和公正的重大责任。作为高考考生,本着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就应当事先计划好时间,认准考场,并作好应急预案,确保准时参加考试。
是规矩就不容轻易打破。尤其对于高考这一关涉千百万考生命运的重大考试来说,任何一个环节松动,都将带来社会的极大争议,甚至反弹。
也有人质疑,话虽如此,可要是遇到强势职能部门的领导或自己亲戚朋友的孩子高考迟到,考场工作人员又是否真能做到铁面无私呢?
面对高考招录工作中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这样的质疑并不是无事生非。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只要证据确凿,任何人都有权向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教育招生考试部门举报,更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其在媒体上曝光——因为无论是谁都没有凌驾于既定规则之上的特权。
对规则意识的遵守,不应该仅仅表现在一些看得见的环节,但又必须首先在看得见的环节有自己的坚守,方能给人以信心。希望在高考接下来的招录环节,在那些舆论和公众看不到的地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规则,也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