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伟 王亮 李伦娥 通讯员 阳锡叶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地处内陆中部的湖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经济欠发达,却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黄兴、宋教仁、蔡锷……
历史上,湖南一直有重教的传统。新时期以来,湖南更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湖南结合纲要强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教育事业日新月异。
初夏时节,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来到湖南。在三湘大地,四水流域,记者深刻感受着湖南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处处感受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浓厚氛围。
教育优先成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共识
如果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如果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共振,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波,教育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聚变效应?
早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的4年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在第9次省党代会上宣布:建设教育强省!湖南的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12位,教育发展水平也排名全国第12位,此前,全国只有山东、江苏、浙江等几个经济发达省份提出这样的目标。湖南,为什么?凭什么?
“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自我加压、挑战自我。”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多次这样表示。
2010年7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立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讨论如何落实,并邀请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宣讲纲要精神,省教育厅牵头,还分赴全省各市州和高校,举办了31场宣讲报告会。与此同时,湖南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和建设教育强省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从省情出发,制定和发布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以及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学前教育”等6个专项规划。2011年5月,湖南还就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给我们描绘了2020年湖南教育事业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
“几年努力,无数霸蛮”,行进在三湘四水,记者切实感受到湖南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坚定决心和前所未有的执行力度,湖南正朝着教育强省的目标坚定前行。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真正将教育强省的目标落到实处,首先是要确保教育投入。王柯敏介绍说,2011年,全省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521.6亿元,是2006年的3.7倍;2012年,按照4%的目标,也将新增的335亿元的投入责任全部分解到位,并建立健全了投入保障监督机制,督促各地落实。
泸溪县是湘西一个国贫县,人口仅30万人,2011年财政收入为5.8亿,但却拿出了2.8亿作为教育支出。拿出一半的财政收入来发展短期内难以看到政绩的教育,这缘于泸溪县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发展教育同发展经济、环境创优一起作为全县的三件大事之一。
湖南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把最好的政策给教育,泸溪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长沙,投入14亿建设职教基地,将市直9所职业院校全部迁入并进行整合;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强市”专项资金1个亿;
——株洲,从2011年起,市本级设立“强市”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600万元;连续3年单列“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专项,每年3000万元;化解城区基教负债2200万元;
——常德,在全省第一个召开“强市”会议,出台强力兴教的“教育20条”,“十一五”教育投入是“十五”期间的1.9倍。
冯建湘,株洲石峰区区长,此前所任职的醴陵市,曾被评为全国“普九”先进市。2010年初他到石峰后,其重教之风依然不改,2010年7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的当天就推出《石峰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三年时间实现强区目标”。几个月后,在区财政调配下,4000多万元的建校资金陆续到位。
采访中,一个长沙市政府为教育重金回购学校的故事,让记者切身感受到“教育优先”4个字实实在在的魅力。2010年,长沙交通职院整体搬迁到职教城,3个校区的200多亩土地,分布在闹市区,寸土寸金,用于招商的话保守估计至少5亿多元,但长沙市政府果断“拍板”,3个校区全部用作基础教育用地,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能就近上学。
以办实事为抓手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宁乡县大成桥中心小学,11岁的小女生谢奥博兴奋地告诉记者:“美丽的校园、洁净的墙,新得像做梦一样;每张小课桌单人单椅,原来在电视上才看得见。”
谢奥博并不知道,这一切得益于合格学校建设,2010年和2011年,宁乡两年总投入9.4亿元,累计新建学校46万平方米。
合格学校建设,这是记者在湖南采访时不时听到的名词。“合格”的标准绝不仅仅只是硬件,更多的是软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到2011年年底,省本级财政投入4.1亿元,带动全省地方政府共投入64亿元,完成4861所合格学校建设,占全省规划建设任务的50%以上,在合格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义务教育阶段总数的60%以上。
合格学校建设,是湖南以办实事为抓手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湖南的做法是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突破口,瞄准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啃上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硬骨头”,干起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5月10日,记者在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看到,一个3000亩的大工地上机器轰鸣,一番忙碌的景象,这就是总投资达100亿元的株洲职教城工地。根据规划,再过3到5年,这一片地区将崛起一座科教互动、产学研一体、校企所共赢、院校资源高度共享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科学城。在湖南,像株洲职教城这样的,还有长沙职教城、怀化职教城。
“这些职教城以集群式、集约化发展,环境友好,资源集约,避免了重复建设,加大了各校资源利用,是一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张大伟说。此外,湖南还成立了23家职教集团,加盟合作单位1893家,其中省内外规模企业1093家,有力地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
一个又一个重点领域的突破,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一项又一项改变。
教育信息化是湖南建设教育强省的六大战略重点之一。从2010年起,湖南按照“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的目标,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平台,全省职业院校建成了161个机构平台、30余万个师生个人教学或学习空间。目前,以个人学习空间为载体,湖南职业院校师生共上传视频40余万个,文章900多万篇,交流互动帖子2350余万条。
高校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2007年到2011年,湖南高校每年新增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011年又新增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截至2011年底,全省高校共有1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共有2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教育工程研究中心,6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这批创新平台根据国家和湖南创新体系建设目标,成为湖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个难题,“下不去,留不住”让人十分头疼,但湖南亮出新招,定向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为湖南全省贫困县免费培养五年制大专生,去年首批毕业生981人已全部回到签约地就业。近年来,免费专科生、免费本科生、免费专为幼儿园培养的专科生等政策,陆续实施。目前免费培养教师累计总数已达1.5万余人,农村教师年龄、学历、学科结构的矛盾,大大缓解。
(下转第二版)
神州行·湖南篇①
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中国教育报 主办 英语周报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