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黄尧/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过去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3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30年,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重大突破的30年。认真回顾总结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对于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教育事业实现“两基”目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跨越,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时期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在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关键环节是要多办一些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人才”。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努力办好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2003年,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开放30年来,国务院先后召开或批准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991年、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三次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十分薄弱,学校数量少、在校生规模小、办学条件差,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据统计,1978年仅有中等职业学校4700多所,当年招生70.4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6.1%,在校生130万人。到了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14800多所,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9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9.1%。与1978年相比,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2.1倍,招生数增加了10.5倍,在校生数增加了14.3倍;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也比1978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的30年里也有了很大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开始兴办短期职业大学,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小。到2007年,高等职业学校发展到1168所,当年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一半。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共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数近3000万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的重大成果。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接受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到1.5亿人次。目前,全国有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14个、示范区34个,有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00个左右,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经过30年来的努力,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3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8000多万名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2000多万名毕业生,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大力推进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和转岗职工开展了普遍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面向农村实施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明显地改善了我国从业人员的结构,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更加清晰
30年来,职业教育工作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办学方向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和和谐紧密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坚持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大力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在办学模式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连锁化和规模化办学。充分发挥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优势,积极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培养、联动发展。探索推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和农村学生“一年在县级职教中心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办学模式。近年来,先后在天津市、四川省、河南省建立了“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新时期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30年来,职业教育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先后颁布了各类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根据行业、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教材的开发。
特别是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开展“订单”培养,逐步实行学分制,探索建立弹性学制,为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提供方便,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全面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正在形成。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企业、行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六)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0年来,为了推动和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从1983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城乡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引导和支持各地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2002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央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大幅度提高。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68亿元,重点支持了139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592所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重点支持了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了骨干专业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除各级财政增加投入外,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办学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七)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3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约80%来自农村,城市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也占到20%-30%。很多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上学以后很难完成学业,不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了学。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教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制度,使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国家帮助和本人勤工俭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并安排8亿元资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对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助学金评审程序、助学金的管理与监督等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确立。
按照新的资助政策规定,国家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的经费每年约为1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90多亿元,受资助面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数的90%。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三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还可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高等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达20%以上。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改变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规范办学的道路
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通过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立法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5月15日正式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职业教育法》以《宪法》和《教育法》、《劳动法》为基本依据,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结构、方针原则、办学职责、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等都作出了原则规范。它不仅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也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职业教育配套法规规章提供了法律依据。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对《职业教育法》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地方实际出发,相继制定了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条例或办法。2001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了《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2004年,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了6省(市)贯彻《职业教育法》的督导检查,各地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工作。《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贯彻落实,使我国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轨道,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和成就,基本经验和做法主要是:
(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切实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全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局面。
(五)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重视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在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同时,也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六)必须坚持依法治教,重视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建设,促进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依法办学,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督导检查,依法管理。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
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回顾过去的30年,我们在充分肯定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轻视、忽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还比较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最近,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职业教育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今年,要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20万人的目标。今后几年,招生规模要逐步扩大到850万人左右,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本格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地方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略大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的一半左右。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发展,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保持在1.5亿人次以上。
(二)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计划。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要继续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校际合作、城乡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合作。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逐步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要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三)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上水平
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统筹,调动行业企业支持和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招生、学籍、教学、合作办学、资助、就业等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检查;加强对民办职业学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抓紧修订《职业教育法》,同时着手《终身学习法》的起草工作,努力为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目标提供法律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要认真完成好“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通过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建设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在改革、建设与发展中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适应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的需求。
(五)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政府统筹下,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的作用,动员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资源的作用,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