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刊萃华】

[db:作者]  2008-12-12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登高而赋”三形态

  ——兼论赋体文学惯例的形成

  赵辉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登高而赋”之“高”原指神态或朝台。“登高而赋”的原始形态是原始宗教仪式向神灵贡献祭品和祭祀主持人铺陈祭品的“物质+语言”的宗教言说形态。登朝而赋是“登高而赋”的政治言说形态,它将主体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诉求和政治需求融为一体。“登高而赋”的文字言说形态的形成是前两种、尤其是政治言说形态中“娱君”言说顺理成章的发展,表现为审美情感的言说,却包含着政治言说形态中形成的主体价值诉求。文体之赋及其铺陈手法、“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模式和讽喻传统也因“登高而赋”而形成。  

  《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管窥

  秦进才在《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的记载,从版本、朔日等方面来看,存在着讹误,后人也有所误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史料价值,它在探讨董仲舒作天人三策年代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它既能与《史记》、《汉书》构成证据链,为元光元年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又否定或限制了其他说法。同时,它又是汉代儒家著述中稀有的王国纪年资料,是诸侯王地位的标志,也是反映习惯做法、思想意识滞后于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变化现象的标本,并对现在认识西汉王国纪年有所助益,值得深入研究。  

  《红楼梦》“矛盾”现象研究述略

  曹金钟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红楼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20世纪以前,对于《红楼梦》中“矛盾”现象的探索,大多停留在指出“矛盾”的阶段,即使涉及“矛盾”的成因,也都认为是作者的疏漏或失误等。20世纪初至60年代以前,似乎仍然停留在前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从成书角度探讨“矛盾”现象的成因,但大都侧重于将“矛盾”的成因归结为作者没有最后修改好而留下的痕迹,或者两书合成而留下的痕迹。从大的方面来说,仍属于作者疏漏或失误的范畴。而从多角度探讨“矛盾”现象的成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8-12-12 180000/10826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