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灾区群众的生命之舟

[db:作者]  2008-12-14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计琳

  这是一所被震后都江堰人民称为“生命之舟”的医院,这是一群被称为“生命守护神”的特殊战士。

  当得知“5·12”大地震对拥有60万常住人口的都江堰市医疗卫生系统造成重创,医疗机构几乎被夷为平地、处于瘫痪状态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就组建起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医疗救援队赶往灾区。穿过地动山摇的废墟,他们与德国的11名医疗技术专家用智慧与汗水,在四川重灾区都江堰建立了首家国际援助的中德野战医院,也建起了震区人民心中的“诺亚方舟”。

  52小时建起高标准野战医院

  严重的灾情容不得中德野战医院的队员们有片刻的迷茫和迟疑。赶到地震灾区后,华山医院副院长黄峰平立即与德国专家及外交部、都江堰当地政府、红十字会的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在极其简陋的空地上围成一圈,召开了名副其实的“野战会议”,会后,所有人员被统一分为项目运营、医疗、护理和行政总务等4个小组。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尽快把医院建好!

  于是,平日里拿惯手术刀的医生扛起硕大的箱子当起了搬运工,平日最爱干净的护士当起了装配工开始拼装设备仪器……烈日下,11名德国医疗技术专家,40多名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3家医院的医疗队员,100多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各地赶来的抗震救灾志愿者,齐心协力地工作,一个个巨大的帆布帐篷接二连三地矗立起来。

  在短短的52小时内,震区矗立起了我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水准的野战医院,也是德国红十字会迄今为止搭建过的最大、最高级别的野战医院。德国专家感慨地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高效的合作!在别的地方,我们至少需要5天时间!”这家拥有120张床位,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药房、手术室、产房、放射科、检验科等一应俱全的医院,成为了灾区的一艘“诺亚方舟”,几乎承担了都江堰市60万群众的全部医疗保障任务。

  “听说这里的上海医生很好”

  在野战医院建成初期当地医务人员还没有到岗的情况下,医疗队员们白天救治几百名伤病员,早晚都要到病房察看住院病员,半夜还要随时准备跟随救护车出诊,军事化的管理打造出了一支钢铁之师。

  然而,随着就诊人数的日益增多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仅仅依靠队员们的坚强意志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第二任中德野战医院院长、华山医院副院长邹和建提出了“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思路和要求,大胆提出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国际医院标准理念用于野战医院的管理。

  在和当地医院进行协商后,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大门一分为二,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便于伤病员转送;预检处也用一条线分隔成两个,提高了预检效率;将清创室从外科帐篷的后面挪到了其他地方,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野战医院还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和规定,包括上级医生查房制度、护理查房制度、传染病登记制度等,用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从开始的每天200多人次,到300、600、800……最后突破了每天1000多人次,前来就诊的人数每天都在刷新纪录。不少病人一进野战医院就说:“听说这里的上海医生很好。”这里的门诊量已经相当于震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两倍。慕名而来的伤病员覆盖了绵阳、德阳、北川、安县、绵竹、都江堰等7个县市。

  守护60万都江堰市民的健康

  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代替了震后都江堰灾区几乎全部瘫痪的医疗机构,成为震后最主要的医疗机构,守护着60万都江堰市民的健康。他们不惧危险、不怕牺牲,在余震不断的危险情况下,克服了帐篷里温度高达50多度、帐外大雨帐内小雨且积水过膝等重重困难。步行10多天从映秀镇走到都江堰的老太太,在队员们的细心照料下恢复了往昔的健康与笑容;服农药自杀的女孩,在队员们轮番上阵手工洗胃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患红斑狼疮的女孩,在队员们对症施药后缓解了症状,当起了志愿者……一幕幕生命的奇迹接连上演。

  有一天,护士们接到通知,一名产妇羊水破了,要在野战医院生产,要求马上准备一个母婴同室的病房。队员们在半小时内就备齐了所有物品。由于缺少血源,队员们自觉地在手术室门口排起了长队,随时准备献血。好消息终于传来,在医疗队员陈晓军和当地医生的帮助下,一个重达3650克的男婴平安降生,他的父亲方旭眼含热泪为儿子取名“方中德”。

  据统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先后派出5批共121名野战医院医疗队员,每批都由院领导亲自带队,在震后的3个月里,中德野战医院共救治各类伤病员达72000人次,创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迹,也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8-12-14 180000/1083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